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哪个是人的那一首诗

2.请问。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哪首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及作者名字及诗名

4.家书抵万金的意思 出自于哪里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什么意思

6.家书抵万金上一句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哪首诗?

家书抵万金运用的修辞手法_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

一、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三、出处

唐·杜甫《春望》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哪个是人的那一首诗

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问。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哪首诗

标题:《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近体诗 题材:咏怀诗 爱国诗 格律:五言律诗 出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4_63 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年版)。

编辑本段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编辑本段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连:连续。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欲:将要;就要。不:禁不住。胜:能承受。簪:用来绾住 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编辑本段题解

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第一声)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编辑本段译文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现代文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及作者名字及诗名

出自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

全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家书抵万金的意思 出自于哪里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直译:烽火连天起这么多年,家书都快值千金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什么意思

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比喻家信的珍贵。出自杜甫的《春望》,本文中,我整理了这首诗的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家书抵万金”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家书抵万金”全文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家书抵万金上一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全诗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哪首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出处:春望。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春望赏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在安史之乱发生时创作的一首诗。

安史之乱是唐代发生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叛乱,对唐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在这场叛乱中,杜甫目睹了长安的破败景象和国家的动荡和危机。

因此,他在春望这个特殊的季节里,以春天回归大地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家庭散乱的悲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战争的悲惨。

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解释: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赏析:此句写战争的持久不休,“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

二.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