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雅的灯谜大全简单_有文的灯谜
1.红楼梦灯谜不祥之兆的感受
2.急谁知道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
3.描写内在的词语大全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妃还批评贾环这首谜语不通,根本没猜,贾环十分难堪。据贾环说,他这首谜语的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房脊上的兽头。贾环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赵姨娘的亲生子。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琐,心术不正,行为顽劣,一向被人鄙视。这首谜语正好表现了这位三少爷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语言粗鄙,什么大哥、二哥之类,完全是市井无赖的口吻,毫无读书人的文雅气;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头和房上的兽头硬把它们排成兄弟,毫无道理,三是语言不伦不类,有角八个,够多了,他却说只八个,果然不通得很。贾环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过这首谜语又让他出了一次丑。 猴子身轻站树梢。
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又透出一股悲凉的气息,看下面诸谜语便知。这是贾母带头作的谜语,谜底是荔枝。这首谜语不难猜,也不高明。因为是老祖宗作的,贾政便故意乱猜别的,让贾母罚他,逗贾母高兴。这种尽孝的方式,只令人觉得做作。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着:是砚台。
这首谜语和贾政的身分相称。他从封建阶级的标准说,还算有德,同乃兄大恶棍贾赦作风不同,不嫖不赌,恪守忠孝之道,俨然是位道学先生,这就是身自端方。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和贵族家庭传统上,他是死硬派,对宝玉的叛逆行为深恶痛绝,把宝玉打得死去活来,够得上体自坚硬了。他虽然并无才学,还硬撑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仿佛和笔、砚结下了多么深的情缘,有些令人作呕。这样一个封建家长作这样一首一本正经的谜语,即使人觉得正常,同时又觉出一些讽刺意味。同时,一个“砚”暗示了灵验之“验”。后文贾政从灯谜中觉得不祥,此处暗示贾政之语正确。第四句“有言必应”也暗示了众人的命运将被贾政句句言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贾政奉贾母之命一个个猜去,第一个就是元纪这首谜语。他猜:这是爆竹吗,宝玉答:是。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猜是风筝,探春笑答:是。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面着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而且她的从“清明妆点最堪宜”可以看出她远嫁的时间是在清明时节。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猜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作者充满悲悯、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死,这不是绝大的好事,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相信,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试看前面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写得多么惨淡凄凉。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通行的《红楼梦》(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一般认为是宝钗所作,理由见下面另一首后人添加的宝钗所作灯谜解析,而此回中黛玉未做灯谜(或所作灯谜的内容同原稿已佚)。
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第一句隐两手空空,第二句隐无情无缘,第三、第四句隐夜夜难眠,第五,第六句隐痛苦难熬,第七、第八句隐时光流驰,红颜将老。尤其第七、第八句,暗示孤独终老,而黛玉普遍认为是自杀而死的,故认为非黛玉所作,且原版中确为宝钗所作,只是后人擅自改为黛玉所作,并添加了另外两首。
若认定是黛玉的,则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第七十六回写湘云去潇湘馆过夜,湘、黛二人同时失眠,黛玉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黛玉多病、多愁、多泪,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
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谜底是镜子。
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上没有这首谜语,而且又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中,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的。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蔑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
这首谜语也不见于某些脂本,且诗句粗糙意思浅显,和宝钗所做诗句风格不符,故有人认为不是出自曹雪芹笔下,为后人所增补。谜底无深意,但谜面的字句从当时人看来都是十分不吉利,特别从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口里说出来,更其如此。谜语显然是预言宝钗同宝玉的婚姻生活很短暂,不能白头偕老。所以贾政看后,心内自付:此物倒还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接着就烦闷悲戚,劝了贾母一阵酒,就退出去了。
有的研究者认为,以宝钗大家闺秀的身分和平日种持守礼的态度不可能去写恩爱夫妻这类的话,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见,这首谜语为后人增补无疑。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这首灯谜的谜底是猴子,但大家都没有猜出来。“溪壑分离,红尘游戏”描绘了宝玉由大荒山峰那块顽石幻形入世为怡红公子的身世经历贴切。而后一句“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则是对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道路,而宁愿弃家为僧的人生道路的一种形象化。
红楼梦灯谜不祥之兆的感受
1. 胡扯用古文怎么说
胡扯用古文说:1、胡说词语: 胡说解释: ①瞎说:信口~。
②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纯属~,不必理会。2、胡言乱语成语: 胡言乱语拼音: hú yán luàn yǔ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
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举例造句: 你则管哩便胡言乱语,将我厮花白。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近义词: 胡说八道、无中生有反义词: 有凭有据、有条不紊歇后语: 痴人说梦话;二流子骂街灯谜: 痴人说梦话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说话没根据3、瞎说。
2. 胡扯用古文怎么说
胡扯用古文说:
1、胡说
词语: 胡说
解释: ①瞎说:信口~。②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纯属~,不必理会。
2、胡言乱语
成语: 胡言乱语
拼音: hú yán luàn yǔ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举例造句: 你则管哩便胡言乱语,将我厮花白。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
近义词: 胡说八道、无中生有
反义词: 有凭有据、有条不紊
歇后语: 痴人说梦话;二流子骂街
灯谜: 痴人说梦话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说话没根据
3、瞎说
3. 用文言文形容多嘴之人百舌之声——比喻唠叨、多嘴。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喋喋——形容说话多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贫嘴——多嘴/话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4. “你们”用文言文怎么表达你们”用文言文的表达有:尔、汝、乃、子、足下、若、卿、阁下、公尔、尔等等等。
列举如下:
1、尔
尔,读作ěr,词性为代词、助词或语气词,相当于“地”、“然”,组词为卓尔、率尔。可以解释为你,你的,可以组词为尔父、尔辈、尔汝等。可以解释为如此,组词为偶尔、不过尔尔。
2、汝
汝 rǔ: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
3、足下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卿
①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②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③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④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⑤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⑥姓
⑦朋友之间亦能称 “卿”。
5、尔等
尔等,古代用语,直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你们”
5. 怎样用文言文表达“他们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其如是,余亦然。 其如此,余亦然。 其如斯,余亦然。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急谁知道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
百度知道提问
搜一搜
红楼梦灯谜不祥之兆的感受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1个回答
fcpcz 高粉答主
2017-06-16 教育需要真、善、美。
关注
《红楼梦》写谜语的章回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中。《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看回目就知道这里的灯谜与人物命运遭际有关,主要服从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制作的,也可视为曹雪芹对人物的命运所做的某些暗示。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因为不仅宝钗念的《寄生草》表明了宝玉出家、乞讨的结果。而且,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
“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的大观园里,钟鸣鼎食的世家少爷**们得闲结社唱和,才情毕露。时值元宵佳节,又逢薛宝钗过生日,贾母一时高兴,便凑份子为她举行生日宴会。有极会享乐的贾老太君的带动,生辰佳节都有热闹,元宵节自不会放过猜谜取乐。其间,贾元春(娘娘)派人送来了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
贾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此谜谜底是“爆竹”。
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除魅散秽气,故说能使妖魔鬼怪闻之丧胆。“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卷束起来的绢帛。后二句说尽管爆竹气势宏大却极易毁灭,是“一响而散”之物。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这里前二句当比喻入宫为妃身价百倍,声势显赫,从此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胆尽摧”。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后二句暗示元春如昙花一现,荣华富贵顷刻瓦解,贾府的好景不长。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这个灯谜当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脂砚斋评说:“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第一个为元春制作灯谜的是贾环,他写的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打一用物。此谜谜底是枕头和兽头。
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元春认为这个灯谜“不通”,过于直白,命太监带回。作者写此谜,意在表现贾环不通文墨。既是谜,首先不该直说;既直说,文理又不通,“有角八个”还说是“只”,难怪只引得众人一笑。贾环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赵姨娘的亲生子。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琐,心术不正,行为顽劣,一向被人鄙视。“有角只八个”是说当时的枕头是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所以共有八个角。“二哥爱在房上蹲”是指兽头,古代建筑塑在屋角上的两个怪兽。这首谜语正好表现了这位三少爷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语言粗鄙,什么大哥、二哥之类,完全是市井无赖的口吻,毫无读书人的文雅气;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头和房上的兽头硬把它们排成兄弟,毫无道理,三是语言不伦不类,有角八个,够多了,他却说只八个,果然不通得很。贾环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过这首谜语又让他出了一次丑。
第二个应元春的要求制作灯谜的是贾母,她是随口念到:“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当时贾政就猜着是“荔枝”。“站树梢”的意思与“立枝”相同,“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为荔枝。
“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然而“荔枝”又与“离枝”谐音,纵观全貌,所以脂评说此谜的寓意在暗示“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这也就寓示了贾家势败的结局。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贾政出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此谜谜底是“砚台”。
这首灯谜正是对贾政性格的刻划,隐喻他酷爱读书,崇尚笔墨,品格端方,古板正统的特点。从本回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看,此谜的用意当还与本回的情节有关。“必”与“笔”谐音,谜面即“有言必(笔)应”,意为砚台虽不会说话,却可以借助于笔表达。“砚”谐音“验”字,意喻贾母等众人所制灯谜中的谶语,必将得到应验,可视为是对制灯谜用意的提示。而且既然是“贾政悲谶语”,“有言必应”四字在本回中亦应有着落,当是指贾政从灯谜中领会到某些不祥之兆,并说了某些在未来情节中会应验的话。可惜由于此回原稿残缺,据脂砚斋评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所以贾政究竟有什么“必应”之言已不可得知。
贾迎春出的谜语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用物。此灯谜谜底是“算盘”。
“天运”是说算盘拨动前,没人知道最终能计算出什么数字结果,所以说天运。“人功”是说算盘珠子要用人的手指去拨动。“理不穷”是说算盘永远是被人拨来拨去,所以说是理不穷。第二句意思是说算盘虽可被人拨动,但如果是命中注定生不逢时,那么不管你怎样拨也是拨不出好结果来的。后二句说为什么算盘整日这样乱纷纷的呢,是因为阴阳的运数(命运)各不相同。“镇日”即是整日的意思。
这首灯谜借整日乱纷纷的算盘隐喻贾迎春的性格及一生遭际。迎春生性怯懦无能,缺乏主见,处处听从命运的拨弄,就象“打如麻”的算盘,受人摆动。自从嫁给孙绍祖,命运更为悲惨,终日不得安生。本来贾府祖上对孙家“有功”,可偏遇上中山狼似的孙绍祖。这只能归之于“无运也难逢”,只能得出“阴阳数不同”的结论。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贾探春出的谜语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此灯谜的谜底是“风筝”。
清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可放风筝的线一断,风筝便随风远远飘去,一去不返。“妆点”即妆饰打扮。“游丝”指放风筝的线。脂砚斋评说:“此探春运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此谜当是以断线的风筝暗示探春将远嫁不归。这里“清明妆点最堪宜”与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之句对照来看,实点出清明正是八十回后原稿中探春出嫁的时节。后四十回续书写探春出嫁在秋天,显然忽略了作者此处的暗示。以风筝喻探春之遭际,似还含有探春虽有才志高,但因生于末世,终究“无力”挽救贾府衰败的颓势,只能象断线的风筝一样飘荡远去。
贾惜春出的谜语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打一用物。此灯谜的谜底是“佛前海灯”。
首句说海灯本应置于佛殿,而前身却被置于尘世之中,因其性本不适于尘世,所以总是“无成”。“色相”是佛教用语,一切有形质、颜色、相貌可见的东西都叫色相。“无成”指不能悟道成佛,修成正果。第二句说海灯前身虽身处尘世,却能看破红尘,只听佛经。“不听菱歌”含有看破红尘之意,因为乐府诗中的菱歌莲曲,内容多属男女情歌。第三句说海灯终于在佛殿寺内找到归宿。“沉黑海”指投身佛门与人间繁华欢乐绝缘,从世人来看,这就象沉入漆黑的海底一样。结句说,海灯一旦置于佛前,尽管灯光黯淡,内中却自有光明在。“性”是指佛教认为人自身存在一种神秘的“佛性”,只要能觉悟到它,就能成佛。“大光明”是指佛祖释迦牟尼曾称大光明王,后佛家以此代指佛。
描写内在的词语大全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端午节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谢新恩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端 午 节 ://post.baidu/f?kz=19042554
端午节诗选 ://post.baidu/f?kz=19043812
端午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19043758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19043659
端午节简介 ://post.baidu/f?kz=19043585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故事选摘 ://post.baidu/f?kz=18275446
寒食文化与寒食风俗 ://post.baidu/f?kz=18275269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清明节 ://post.baidu/f?kz=18275087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介之推 ://post.baidu/f?kz=182746
寒食文化查找原始资料书目索引 ://post.baidu/f?kz=18273447
寒食节_-_-_一个被遗忘的节日 ://post.baidu/f?kz=182687
中秋起源 ://post.baidu/f?kz=416326
月饼知识 ://post.baidu/f?kz=41630395
月亮的别名 ://post.baidu/f?kz=48445317
重阳节简介 ://post.baidu/f?kz=49673839
中华节日冬至节 ://post.baidu/f?kz=71863756
传承冬至习俗 ://post.baidu/f?kz=72871220
冬至“金銮殿”与冬至节 ://post.baidu/f?kz=72891543
冬至冬至大如年 ://post.baidu/f?kz=72866757
转贴历史的承继 ://post.baidu/f?kz=68113012
冬至专题冬至的文学表现 ://post.baidu/f?kz=72860479
冬至专题冬至美食与进补 ://post.baidu/f?kz=72847809
冬至九九消寒图(京津风物小记)://post.baidu/f?kz=73315416
冬至专题冬至风俗探微十题 ://post.baidu/f?kz=72904590
中华传统节日 ://post.baidu/f?kz=57473734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图) ://post.baidu/f?kz=763979
传统节日年除日 ://post.baidu/f?kz=78339527
春节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post.baidu/f?kz=78342219
春节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post.baidu/f?kz=78341186
节日小年!://post.baidu/f?kz=78309619
春节春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78316774
共赏春节诗词 ://post.baidu/f?kz=78312830
典故春节典故! ://post.baidu/f?kz=78307299
春节春 节 灯 谜 ://post.baidu/f?kz=79089636
春节通用春联://post.baidu/f?kz=79086318
春节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post.baidu/f?kz=78662517
春节正月初一 ://post.baidu/f?kz=78523914
春节正月初二 祭财神 ://post.baidu/f?kz=78525402
春节正月初三 ://post.baidu/f?kz=78526502
春节立春风俗 ://post.baidu/f?kz=78527418
春节正月初五 ://post.baidu/f?kz=78656259
春节各地春节习俗 ://post.baidu/f?kz=78657574
春节正月初七 ://post.baidu/f?kz=78656732
春节对联狗年对联集锦 ://post.baidu/f?kz=78685258
春节正月初八 ://post.baidu/f?kz=78730092
春节正月初十 ://post.baidu/f?kz=78730730
中华文化吧:://post.baidu/f?kw=%D6%D0%BB%AA%CE%C4%BB%AF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诗篇 ://post.baidu/f?kz=79133193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79133079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起源 ://post.baidu/f?kz=79132884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简介://post.baidu/f?kz=79132779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诗词选://post.baidu/f?kz=79132689
[中华节日文化]-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79132560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32443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简介 ://post.baidu/f?kz=79132342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诗词选 ://post.baidu/f?kz=79132191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习俗 ://post.baidu/f?kz=79132080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31944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简介 ://post.baidu/f?kz=79131855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诗句 ://post.baidu/f?kz=79131566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习俗 ://post.baidu/f?kz=79131458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31322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节简介 ://post.baidu/f?kz=7913119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诗词 ://post.baidu/f?kz=79131072
[中华节日文化]-乞巧七夕的习俗://post.baidu/f?kz=7913095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3081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简介 ://post.baidu/f?kz=7913074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诗选 ://post.baidu/f?kz=79130565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7913045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30306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简介://post.baidu/f?kz=79130133
[中华节日文化]-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post.baidu/f?kz=79121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风俗://post.baidu/f?kz=7912956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29417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简介 ://post.baidu/f?kz=7912929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post.baidu/f?kz=7912906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简介 ://post.baidu/f?kz=79128872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诗歌 ://post.baidu/f?kz=79128607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习俗 ://post.baidu/f?kz=79128371
文化吧:://post.baidu/f?kw=%CE%C4%BB%AF
[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post.baidu/f?kz=8342820>
清明节简介 (ZT) <://post.baidu/f?kz=11918200>
“日子”://post.baidu/f?kz=1353218
中韩端午节并非事(转) ://post.baidu/f?kz=18767434
端午<://post.baidu/f?kz=18662180>
七夕<://post.baidu/f?kz=30060887>
七月十五中元节<://post.baidu/f?kz=328072>
重阳节://post.baidu/f?kz=49566199
端午节"域名之争与传统文化的保护<://post.baidu/f?kz=53216177>
十月初一 祭祖节://post.baidu/f?kz=601091
转贴元旦的来历<://post.baidu/f?kz=71478512>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post.baidu/f?kz=76501556>
[转]腊八粥与佛教传说://post.baidu/f?kz=76513737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post.baidu/f?kz=77574151>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post.baidu/f?kz=78735574>
中国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三<://post.baidu/f?kz=7873650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post.baidu/f?kz=78738606>
1.形容"内在"的词语有哪些
1、秀外慧中
拼音: xiù wài huì zhōng
解释: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出处: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举例造句: 卿秀外慧中,令人爱而忘死。
2、懿淑
拼音: yì shū
解释: 美善。用以称妇德。
3、贤慧
拼音:xián huì
解释: 也作“贤惠”。慧:聪明。指妇女心地善良,聪明而通情达理:贤慧的妻子|贤惠的儿媳。
4、温良恭俭
拼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解释: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举例造句: 冯翊郡开国公鱼朝恩,温良恭俭,宽柔简廉,长才博达,敏识高妙。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拼音: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解释: 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出处: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举例造句: 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中看不中吃!这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
6、蕙质兰心
拼音: huì zhì lán xīn
解释: 蕙:一种香草;兰:兰花。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出处: 宋·柳永《离别难》:“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7、温文尔雅
拼音: wēn wén ěr yǎ
解释: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举例造句: 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
8、文质彬彬
拼音: 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释: 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举例造句: 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9、气若幽兰
解释:形容女子有话将说未说
拼音:qiruoyoulan
10、风风韵韵
拼 音:fēng fēng yùn yùn
解 释: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2.形容外表和内在都好的成语表里如一biǎo lǐ rú yī
[释义]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语出] 《论语·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í”。
[辨形] 里;不能写作“理”。
[近义]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说一不二
[反义]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用法] 形容人言行与思想一致。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襟怀坦白~的人;永远受人尊敬。
3.形容“外表和内在都好”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外表和内在都好”的成语有表里如一成语: 表里如一拼音: biǎo lǐ rú yī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
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举例造句: 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拼音代码: blry近义词: 言行一致、心口如一、说一不二反义词: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歇后语:灯谜: 回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英文: act and think in one and the same way。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