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成语故事_耳濡目染成语故事视频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耳濡目染成语故事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耳濡目染成语故事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1.耳濡目染的濡的成语?

2.四字人什么两什么成语

3.介绍个高中生适合的成语,要有出处、原句、释义、并造句。急急急!!!

4.潜移默化 的意思解释

5.关于目字的成语写作文

6.汉的四字成语与意思

耳濡目染成语故事_耳濡目染成语故事视频

耳濡目染的濡的成语?

        1. 组什么与耳濡目染意思相近的成语

        耳闻目染 [ěr wén mù rǎ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同“ 耳濡目染 ”。孙犁 《<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从维熙 《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 巴黎 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出 处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耳濡目染

        2. 表达类似“耳濡目染”的成语或歇后语,俗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专,眼睛属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闻目击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耳闻目见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耳视目食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3. 与耳濡目染意思接近的成语有哪些

       

        耳闻目睹

        [拼音]ěr wén mù dǔ

        [释义]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4. “耳濡目染”的近义词有哪些

        耳濡目染ěr rǔ mù rǎn

        1、耳濡目染的近义词: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目染耳濡 潜移默化 耳染目濡 目擩耳染

        2、举例说明:

        1)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造句:他现在对妈妈的嘱咐已经耳熟能详。

        2)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

        释义: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造句: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3)目染耳濡[mù rǎn ěr rú]

        释义: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

        造句:他已经目染耳濡,完全学会了这件事。

        4)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

        释义: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造句: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5)耳染目濡[ěrrú mù rǎn]

        释义: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造句:他已经目濡目染,不去学习就已经会了。

        6)目擩耳染 [mù rǔ ěr rǎn]

        释义: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

        造句:他长期生活在书香门第,多多少少也目擩耳染了一些知识。

        5. 成语“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的区别是什么

        耳濡目染是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 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好的影响。强调受到了影响;而耳闻目睹是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强调了事情是真实的。

        潜移默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án yí mò huà。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两个都是受外界影响的意思,不过,耳濡目染通常指好的方面,比如父亲是天文学家,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对天文也很感兴趣。潜移默化,可以指好的也可以指坏的,比如经常跟粗鲁的朋友在一起,潜移默化中,自己说话也带脏字。

        (5)耳濡目染的濡的成语扩展阅读:

        “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的区别

        1、从明暗性来看。从字面来看,“潜移默化”中的“潜”与“默”暗示这种影响是看不到的,无形的;“耳濡目染”则是可见可闻的,比如:艺术或音乐对我们的熏陶。

        2、从修饰主体看。“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濡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如:我的哥哥经常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弹吉他。

        3、从修饰的侧重点来看。“耳濡目染”往往指技能方面,而“潜移默化”往往指性格、习惯。

        4、从词性来看。“耳濡目染”是中性词,而“潜移默化”往往只修饰到的方面,如道德风尚。

        6. 耳濡目染成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 耳染目濡,潜移默化,目染耳濡,目擩耳染,近朱者赤

        [拼音] [ěr rú mù rǎn]

        [释义]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7. 耳濡目染的成语故事

        没有故事。但有原文。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宋·朱熹《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8. 成语有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ěr rú mù rǎn,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9. 成语有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ěr

        rú

        mù

        rǎn,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四字人什么两什么成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成语典故:孟母三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篇1

        典源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卷一:“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其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释义用法

        孟母为教子成才,三次迁徙,择邻而居,终使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后用此典表现妇女育子有方,家教严明。

        用典形式

        卜邻唐·杜甫:“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三迁清·丘逢甲:“机声古屋三迁梦,灯影寒窗五夜心。”清·秋瑾:“三迁媲孟氏,折葼授羲之。”

        三徙三国·曹操:“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唐·温庭筠:“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

        孟邻唐·杜甫:“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孟母邻唐·杜甫:“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宋·范成大:“衿悦虞鳏后,诗书孟母邻。”宋·苏轼:“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孟家邻清·王士禛:“那如山中好泉石,他年真作孟家邻。”

        三迁孟母宋·张元干:“三迁推孟母,一德表商臣。”

        慈母择邻宋·苏轼:“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训子孟轲贤唐·岑参:“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篇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

        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篇3

        成语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成语典故:孟母三迁 篇4

        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简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尽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迁》从编剧、作曲、导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艺创作队伍、剧团担当,服装、道具、舞美、灯光由北京和晋中的专业团队设计制作,将传统表演与现代舞美完美结合起来,相映成辉,这是对太谷秧歌的发展和提升,对太谷秧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文名:孟轲外文名:Mencius别名: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民族:华夏族出生地:邹(今山东邹城市)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

        职业:学者,思想家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代表作品:《孟子》所处时代:战国。

        孟母三迁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介绍个高中生适合的成语,要有出处、原句、释义、并造句。急急急!!!

       1. 四字成语,中间两字是留人,这个成语是什么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注音cǐ chǔ bù liú rén ,huì yǒu liú rén chǔ成语故事南朝陈国时期,张贵妃得到皇帝的宠爱,沈皇后受到排斥,经常是半年以上得不到皇帝的临幸.一次皇帝临幸沈皇后,刚坐一会就要离开,皇后也不挽留,皇帝感到奇怪就作诗:“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解释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相近词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成语举例别伤心,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出处《通俗编》第13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卷引《平陈录》。

2. 表示说的词语有哪些四字和二字的

        一字词语:讲 说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二字词语:说话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申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商讨 话语 呓语 梦话 怪话 黑话 谣言 谰言 恶言 狂言 流言 巧言 忠言 疾言 傻话 胡话 俗话 废话 发言 婉言危言 谎言 直言 预言 诺言 诤言 说理 说服 略说 评说怒斥 驳斥 批驳 辱骂 诅咒 聆听 耳闻 耳濡目染 百虑一致 变心易虑 不足为虑 长计远虑 闲聊、抱怨、诉说、嘟哝、念叨 曰 答 道 讲 谈 论 议 言 语 申诉----申说----申述----劝说----奉劝----劝告----解说----讲授----讲解----分说----辩白----分辩----述说----陈说----陈述----说明----阐明----说明稗官小说 秕言谬说 便辞巧说 不经之说 不刊之说 不容分说 不由分说 长话短说 成事不说 痴人说梦 打开天窗说亮话 代人说项 代为说项 弹空说嘴 道东说西 道听涂说 道听途说 道西说东 东谈西说 敦诗说礼 二话不说 逢人说项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观眉说眼 诡言浮说 好说歹说 和颜说色 横说竖说 胡说八道 胡说白道 胡说乱道 胡诌乱说 花说柳说 话长说短 会道能说 家见户说 家至人说 讲经说法 讲是说非 街谈巷说 空费词说 空口说白话 口说无凭 论长说短 论今说古 谩辞哗说 盲人说象 门到户说 梦中说梦 能说惯道 能说会道 能言快说 懦词怪说 千言万说 善为说辞 生公说法 说白道黑 说白道绿 说长道短 说长话短 说长论短 说长说短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说地谈天 说东道西 说东谈西 说短道长 说短论长 说古道今 说古谈今 说好说歹 说好嫌歹 说黑道白 说黄道黑 说今道古 说来话长 说来说去 说梅止渴 说千道万 说千说万 说亲道热 说三道四 说时迟,那时快 说是道非 说是弄非 说是谈非 说一不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嘴郎中 谈古说今 谈空说幻 谈空说有 谈情说爱 谈天说地 谈玄说妙 谈圆说通 谭天说地 为人说项 现身说法 虚词诡说。

3. 四字词语什么人如什么是哪两个字

        如藨像割草一样。形容把不当一回事。

        如草形容多,极轻视人命。

        如蒿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同“如麻”。

       

        如芥芥:小草。像割草。形容不当一回事。

        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视人如伤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如蓺蓺:通“刈”,割草。如割草。形容随意。

        如艺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同“如麻”。

        如爇爇:通“刈”,割草。如割草。形容随意。

        视人如子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同“视民如子”。

        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很多,人头攒动。

4. 四字成语有两个字是指人或物

        一、关于人的成语:(1)萧规曹随:成语中“萧”字是指西汉时期开国名将萧何,“曹”字是指西汉萧何后的丞相曹参。

        这个成语的含义为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2)管鲍之交:成语中“管”字是指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鲍”字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这个成语的含义为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3)江郎才尽:成语中“江郎”是指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

        成语的含义指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比喻才思减退。(4)东施效颦:成语中“东施”是指越国的丑女,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成语的含义为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5)伯乐相马:成语中“伯乐”是指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

        成语含义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6)夜郎自大:成语中“夜郎”是指古时汉代夜郎国的国君。

        成语含义为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7)毛遂自荐:成语中“毛遂”是指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

        成语含义为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8)孟母三迁:成语中”孟母“是指孟轲的母亲,孟轲就是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成语含义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9)叶公好龙:成语中”叶公“是指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成语含义为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二、关于物的成语:(1)鸟尽弓藏:成语中”鸟“是指鸟雀,”弓“是指长弓。成语含义为是说鸟打完了把弓藏起来。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过河拆桥。(2)草船借箭:成语中”船”是指船舶,“箭”是指弓箭中的羽箭。

        成语含义为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开天辟地:成语中“天”是指天空,“地”是指大地。

        成语含义为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4)卧薪藏胆:成语中“薪”是指稻草,“胆”是指苦胆。成语含义为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5)过河拆桥:成语中“河”是指大河、江河,“桥”是指河面上的木桥。成语含义为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6)破釜沉舟:成语中“釜”是指古代军人煮饭的锅,“舟”是指船。

        成语含义为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7)偃旗息鼓:成语中“旗”是指古代战争时用的旌旗,“鼓”是指战鼓。

        成语含义为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现多指不做声响。

        (8)一叶障目:成语中“叶”是指树叶,“目”是指眼睛。成语含义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

        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9)唇亡齿寒:成语中“唇”是指嘴唇,“齿”是指牙齿。

        成语含义为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10)打草惊蛇:成语中“草”是指草丛,“蛇”是指动物蛇。成语含义为打动草丛惊走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

        后喻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11)买椟还珠:成语中“椟”是指木匣子,“珠”是指珍珠。

        成语含义为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买者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12)按图索骥:成语中“图”是指图画,“骥”是指马。成语含义为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以卵击石:成语中“卵”是指鸡蛋,“石”是指石头。成语含义为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14)指鹿为马:成语中“鹿”和“马”就是指动物鹿和马。

        成语含义为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5)水滴石穿:成语中”水“是指水滴,”石“是指石头。成语含义为用来形容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16)亡羊补牢:成语中”羊“是指绵羊,”牢“是指羊圈。

        成语含义为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5. 带两个知的四字词语(知什么知什么)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知根知底指有较深入的了解.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知冷知热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知书知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知天知地天:天气;地:地形.了解地形,了解气候.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知微知章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知心知意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着意”.知章知微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6. 四字成语什么二什么

        独一无二、

        一石二鸟、

        十二金钗、

        不二法门、

        三心二意、

        二龙戏珠、

        二三其德、

        丈二和尚、

        一穷二白、

        二八佳人、

        说一不二、

        合二为一、

        接二连三、

        别无二致、

        五男二女、

        一干二净、

        一分为二、

        数一数二、

        一清二白、

        一清二楚、

        七十二行、

        二分明月、

        二话不说、

        毫无二致、

        略知一二、

        一来二去、

        百二山河、

        十二金牌

潜移默化 的意思解释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0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0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0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0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0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0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07. 如丧考*(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0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1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1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1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1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1. 豕突狼奔: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122.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123.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124.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125.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12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127.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128.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129.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130.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13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2.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33.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134.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后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135. 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36.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137.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138.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139.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40.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141.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142. 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43.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谋算。

        144. 烜(xuǎn)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含贬义。

        145. 虚与委蛇(wēi 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146. 一蹴(cù)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蹴,踏。

        147. 一傅众咻(xiū):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喧闹。

        148.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49.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150.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151. 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152. 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153. 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154.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155.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对着优裕的生活。

        156.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7.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158.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见踪影。语出崔颢《黄鹤楼》。杳,见不到踪影。

        159. 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160.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161. 余能可贾(gǔ):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卖。

        162. 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语见《庄子》。俎,祭器;疱,厨子。

        163. 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佛教把天灾人祸等厄运称为“劫”或“劫数“。

        1. 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165. 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166.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67. 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168.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69. 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语出《列仙传》。紫气,祥瑞之气。

        170. 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171. 自怨自艾(yì):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治理,改正。

        172.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173.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74.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175.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76.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177.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178.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179.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180.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81.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82.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83.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84. 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85.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86.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87.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88.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9.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0.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91.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192.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93.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94.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195.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96.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197.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98.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199.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00.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01.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02.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03.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204.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205.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

        206.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207.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208.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209.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210.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211.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212.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213.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

        214.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215.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216.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217.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218.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219.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220.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221.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222.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223.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224.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225.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226.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227.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228.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229.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230.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231.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232.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233. 如丧考*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234.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235.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236.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237.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238.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239.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240.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241.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42.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243.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244.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300.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争先恐后的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

关于目字的成语写作文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潜:暗中)

       释义:潜:暗中,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

       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近义: 耳濡目染、潜移暗化、近朱者赤

       反义 :无动于衷、洁身自好

       运用示例: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一回:“第一须用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明·余继登《交河县志后序》:“将默化潜移,扩然大变其俗,而使民不可与为乱。”?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陈銮传》:“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

       叶圣陶《给少年儿童写东西》:“如果作者写的语言是正确的,健康的,美的,就能使少年儿童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造句:

       他时常潜移默化的教导儿子,让儿子在不经意间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也许因为父亲是艺术家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之下,他从小就对画画相当有兴趣。

       中国人几千年不变地维持着一种以家族伦理为中心价值的文化制度体系,中国的家族文化对中国各个层面的影响潜移默化,不可低估。

       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一本好的作品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汉的四字成语与意思

       1. 写几个带有目字的成语

        耳濡目染、

        刮目相看、

        琳琅满目、

        目不窥园、

        目无全牛、

       

        历历在目、

        瞠目结舌、

        目不暇接、

        赏心悦目、

        鱼目混珠、

        触目惊心、

        眉清目秀、

        纲举目张、

        侧目而视、

        目空一切、

        拭目以待、

        鼠目寸光、

        刮目相待、

        满目疮痍、

        目不见睫、

        面目全非、

        目不转睛、

        耳目一新、

        不识庐山真面目、

        明目张胆、

        眉目如画、

        众目睽睽、

        举世瞩目、

        目光如炬、

        一目十行

2. 带有目字的成语

        目别汇分 指分门别类。

        目不别视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

        亦作“目不旁视”。 目不给赏 眼睛来不及观赏。

        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目不苟视 眼睛不随便乱看。

        形容为人正派。 目不见睫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目不交睫 交睫:上下睫 *** 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目不窥园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同“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 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目不识丁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目不暇接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

        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目不斜视 眼睛不偷看旁边。

        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目不转睛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成心许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

        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目达耳通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目瞪口呆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目瞪口僵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结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歪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目瞪口张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强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挢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强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同“目瞪口呆”。 目瞪心骇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同“目眐心骇”。 目定口呆 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目动言肆 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目睹耳闻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目断魂销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

        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目光炯炯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目光如豆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目光如炬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

        也形容见识远大。 目光如鼠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或行为不正。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目击道存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

        形容悟性好。 目击耳闻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目见耳闻 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目交心通 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目睫之论 比喻肤浅的见解。 目空一切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目空一世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骄傲自大。 目空余子 眼里没有别人。

        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目量意营 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目乱睛迷 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同“目乱精迷”。

        目乱精迷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目迷五色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

        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目目相觑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同“面面相觑”。 目逆而送 逆:迎。

        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

        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目牛无全 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目染耳濡 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目濡耳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目擩耳染 ?焙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

        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目若悬珠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

        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目食耳视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

        比喻颠倒错乱。 目使颐令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

        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

        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目挑眉语 以眉目挑逗传情。

        目挑心悦 指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目挑心招 挑:挑逗;招:指勾引。

        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目窕心与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目无法纪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

        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目无下尘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

        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目无余子 余子:其他的人。

        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

3. 目字的四字成语

        目字的成语:

        “目”字开头的成语:(共89则) [m] 目不别视 目不给赏 目不苟视 目别汇分 目不见睫 目不交睫 目不窥园 目不忍睹 目不忍见 目不忍视 目不识丁 目不识书 目不暇给 目不暇接 目不邪视 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知书 目成心许 目达耳通 目睹耳闻 目断魂销 目瞪口呆 目定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张 目断鳞鸿 目瞪舌强 目瞪舌挢 目瞪舌强 目瞪心骇 目动言肆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目酣神醉 目击道存 目击耳闻 目见耳闻 目交心通 目睫之论 目空一切 目空一世 目空余子 目乱睛迷 目乱精迷 目量意营 目迷五色 目目相觑 目逆而送 目牛无全 目染耳濡 目濡耳染 目攋耳染 目若悬珠 目食耳视 目送手挥 目使颐令 目兔顾犬 目挑眉语 目挑心悦 目窕心与 目挑心招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目无三尺 目无王法 目无下尘 目无余子 目无尊长 目下十行 目眩神摇 目眩头昏 目眩头晕 目语额瞬 目眢心忳 目眦尽裂 目睁口呆 目怔口呆 目指气使 目治手营 目中无人 目眐心骇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目知眼见

        第二个字是“目”的成语:(共101则) [b] 比目连枝 闭目塞聪 闭目塞耳 闭目塞听 [c] 触目崩心 触目成诵 侧目而视 瞠目而视 瞋目扼腕 长目飞耳 鸱目虎吻 瞠目结舌 触目皆是 触目经心 触目惊心 触目儆心 触目警心 怵目惊心 瞋目切齿 嗔目切齿 触目如故 触目伤怀 触目伤心 触目恸心 触目兴叹 [d] 瞪目哆口 瞪目结舌 [e] 耳目闭塞 耳目股肱 耳目一新 耳目众多 耳目昭彰 [f] 反目成仇 蜂目豺声 [g] 纲目不疏 过目不忘 过目成诵 刿目怵心 刮目相待 刮目相见 刮目相看 刿目鉥心 [h] 河目海口 骇目惊心 蒿目时艰 骇目振心 [j] 抉目东门 贱目贵耳 极目迥望 举目千里 抉目吴门 举目无亲 抉目胥门 抉目悬门 极目远眺 极目远望 [k] 括目相待 [l] 朗目疏眉 [m] 眉目传情 满目疮痍 明目达聪 名目繁多 满目荆榛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满目凄凉 眉目如画 目目相觑 面目一新 明目张胆 面目狰狞 [n] 怒目而视 怒目横眉 怒目切齿 [q] 前目后凡 雀目鼠步 [s] 鼠目寸光 拭目而待 十目所视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拭目以待 拭目以俟 鼠目獐头 鼠目麞头 [w] 嵬目鸿耳 万目睽睽 万目睚眦 [x] 眩目惊心 [y] 掩目捕雀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悦目赏心 一目五行 悦目娱心 一目之士 [z] 众目共睹 众目共视 众目具瞻 众目睽睽 众目昭彰

        第三个字是“目”的成语:(共27则) [d] 道存目击 [e] 耳聪目明 耳濡目染 耳视目食 耳视目听 耳闻目睹 耳闻目击 耳闻目见 [g] 纲举目张 纲挈目张 [h] 魂飞目断 魂销目断 [k]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沸目赤 [m]眉清目秀 眉语目笑 [s] 手挥目送 水母目虾 神摇目夺 [t] 头昏目眩 头昏目晕 头眩目昏 头晕目眩 [w]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x] 心存目想 心开目明

        “目”字结尾的成语:(共95则) [a] 案剑瞋目 [b] 播穅眯目 播糠眯目 不堪入目 本来面目 避人耳目 避人眼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 [c] 璀璨夺目 骋怀游目 慈眉善目 疮痍满目 [d] 道路以目 动心怵目 动心骇目 洞心骇目 [f] 夫妻反目 [g] 光采夺目 光彩夺目 光彩耀目 光彩溢目 贵而贱目 贵耳贱目 光华夺目 刿心怵目 甘心瞑目 [h] 横眉瞪目 横眉冷目 横眉立目 横眉努目 横眉怒目 豁人耳目 骇心动目 [j] 金篦刮目 惊耳骇目 金刚努目 金刚怒目 惊世骇目 举世瞩目 疾霆不暇掩目 臼头深目 惊心惨目 惊心怵目 惊心夺目 惊心骇目 惊心眩目 荆榛满目 戟指怒目 [l]赁耳佣目 琳琅触目 琳琅满目 历历在目 龙眉凤目 令人瞩目 令人注目 庐山面目 庐山真面目 两叶掩目 罗之一目 [m] 迷人眼目 [n] 狞髯张目 [q] 倾耳注目 巧立名目 巧作名目 [s] 死不瞑目 属人耳目 伤心惨目 伤心蒿目 爽心豁目 爽心悦目 赏心悦目 适心娱目 [t] 鉥心刿目 [x]悬门抉目 洗眉刷目 鲜艳夺目 [y] 以耳代目 庸耳俗目 以耳为目 扬眉瞬目 扬眉眴目 掩人耳目 引人注目 一叶障目 鹰嘴鹞目 [z] 张眉努目 直眉怒目 狰狞面目 遮人耳目 在人耳目 遮人眼目 獐头鼠目 助我张目 遮掩耳目 昭昭在目

4. 与目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目有关的成语举例如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故事: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5. 带“目”字的四字词语

        案剑瞋目比目连枝瞋目扼腕不识庐山真面目瞠目而视瞠目结舌怵目惊心触目皆是触目惊心瞪目结舌刿目怵心极目远望贱目贵耳抉目吴门赁耳佣目令人瞩目庐山面目满目凄凉眉语目笑目别汇分目不见睫目不忍睹目不斜视目无法纪目无全牛目无王法目无尊长目指气使本来面目闭目塞听播糠眯目不堪入目侧目而视长目飞耳瞋目切齿鸱目虎吻触目如故触目恸心触目兴叹疮痍满目慈眉善目璀璨夺目道存目击道路以目动心怵目动心骇目耳聪目明耳目股肱耳目一新耳目昭彰耳濡目染耳视目听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闻目击反目成仇蜂目豺声夫妻反目甘心瞑目纲举目张光彩夺目刮目相看贵耳贱目过目成诵刮目相待过目不忘横眉怒目蒿目时艰河目海口极目远眺极目迥望戟指怒目臼头深目荆榛满目金刚怒目举目无亲举目千里举世瞩目历历在目口沸目赤朗目疏眉琳琅满目迷人眼目面目可憎目光如豆眉清目秀两叶掩目目瞪口呆名目繁多庐山真面目目送手挥眉目如画面目一新目不交睫目食耳视目挑心招目光炯炯明目张胆目不转睛明目达聪目击耳闻面目全非目中无人怒目切齿目使颐令目不窥园满目疮痍目空一切目无余子怒目而视目濡耳染目迷五色目光如炬目光如鼠目不暇接目不邪视目不识丁前目后凡倾耳注目巧立名目伤心惨目赏心悦目鼠目寸光拭目以待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手挥目送死不瞑目拭目而待头晕目眩万目睽睽掩人耳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掩目捕雀一目十行一目了然有目共赏娱心悦目引人注目游目骋怀有目共睹鹰嘴鹞目鱼目混珠以耳代目众目睽睽獐头鼠目有何面目在人耳目昭昭在目光华夺目光采夺目众目昭彰助我张目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惊心夺目鲜艳夺目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目不忍见目不忍视目睹耳闻横眉瞪目横眉冷目横眉立目横眉努目怒目横眉闭目塞聪闭目塞耳避人耳目避人眼目播穅眯目嗔目切齿骋怀游目触目崩心触目成诵触目儆心触目警心触目经心触目伤怀触目伤心洞心骇目。

6. 含有目字的成语有哪些

        案剑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

        手握宝剑,怒目而视 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瞠目而视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 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怵目惊心 惊:震惊。

        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形容为数众多 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刿目怵心 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极目远望 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贱目贵耳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

        比喻舍近求远 抉目吴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赁耳佣目 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令人瞩目 瞩:注视。

        使人注视 庐山面目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满目凄凉 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眉语目笑 指以眉目传情 目别汇分 指分门别类 目不见睫 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尊长 不把尊长放在眼里。

        形容狂妄无礼 目指气使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

        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

        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

        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侧目而视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

        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瞋目切齿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触目如故 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

        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触目兴叹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疮痍满目 疮痍:创伤。满眼创伤。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璀璨夺目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动心怵目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

        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动心骇目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

        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

        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耳目一新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

        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

        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闻不如目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

        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闻目击 击:接触。

        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

        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甘心瞑目 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光彩夺目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

        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贵耳贱目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过目成诵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

        形容记忆力强。 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过目不忘 看过就不忘记。

        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横眉怒目 形容怒视的样子。

        蒿目时艰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河目海口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极目远眺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7. 带有目字的成语有哪些

        巧立名目 避人耳目 目眩头昏 爽心豁目 闭目塞耳

        瞋目切齿 眉舒目展 属人耳目 名目繁多 众目共视

        目光如鼠 刮目相待 耳目心腹 动心怵目 盲目崇拜

        目挑眉语 头眩目昏 避人眼目 头昏目眩 眉目如画

        纲目不疏 目瞪口歪 目睫之论 侧目而视 目瞪口呆

        神摇目夺 横眉立目 目注心凝 洗眉刷目 不堪入目

        慈眉善目 扬眉瞬目 悦目赏心 璀璨夺目 耳目众多

        目无全牛 耳目一新 目目相觑 耳闻目览 横眉瞪目

        贵而贱目 瞪目哆口 鉥心刿目 明目达聪 欺人眼目

        抉目悬门 拭目以俟 眉目传情 目指气使 瞪目结舌

        目眩神摇 明目张胆 口呆目钝 目不窥园 赏心悦目

        面目可憎

8. 带目字的词语

        目不识丁 目不识书 目不暇给 目不暇接 目不邪视 目不斜视 目不知书 目不转睛 目成心许 目达耳通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目瞪口歪 目目相觑 目逆而送 目牛无全 目染耳濡 目濡耳染 目擩耳染 目若悬珠 目食耳视 目使颐令 目送手挥 目挑眉语 目挑心悦 目挑心招 目窕心与 目兔顾犬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目无三尺 目无王法 目不窥园 目不忍睹 目不忍见 目不忍视 目瞪口张 目瞪舌强 目瞪舌挢 目瞪舌强 目瞪心骇 目定口呆 目动言肆 目击道存 目击耳闻 目见耳闻 目交心通 目睫之论 目空一切 目空一世 目空余子 目量意营 目乱睛迷 目乱精迷 目迷五色 目无下尘 目无余子 目无尊长 目下十行 目眩神摇 目眩头昏 目眩头晕 目语额瞬 目别汇分 目不别视 目不给赏 目不苟视 目不见睫 目不交睫 目睹耳闻 目断魂销 目断鳞鸿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目酣神醉 目中无人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目眦尽裂 目眢心忳 目怔口呆 目眐心骇 目睁口呆 目知眼见 目指气使 目治手营 目不忍覩。

       1. 带有“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带有汉字的四字成语有:

        一、铮铮铁汉 [ zhēng zhēng tiě hàn ]

        1. 解释: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

        2. 出自:孙开泰 孙东《吴起传》第九回:“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哪有热闹往哪钻。”

        二、彪形大汉 [ biāo xíng dà hàn ]

       

        1. 解释: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2.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金奎也选了二十名彪形大汉,教他们十八般武艺。”

        3.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人凶恶的样子

        三、气冲霄汉 [ qì chōng xiāo hàn ]

        1. 解释:霄汉: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2. 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3. 示例:白玉堂一看,却是蒋平穿着水靠,不由得~。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七回

        四、胡言汉语 [ hú yán hàn yǔ ]

        1. 解释: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2. 出自:《五灯会元·智海逸禅师法嗣·黄檗志因禅师》:“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

        3. 示例:休听这弟子孩儿~的。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

        五、江汉朝宗[ jiāng hàn cháo zōng ]

        1. 解释: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 出自:《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2. 带汗的四字成语

        汗牛充栋、

        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

        捏一把汗、

        赧然汗下、

        涣汗大号、

        汗不敢出、

        握两手汗、

        血指汗颜、

        纶言如汗、

        大汗淋漓、

        凶喘肤汗、

        汗青头白、

        汗马勋劳、

        袂云汗雨、

        功劳汗马、

        汗颜无地、

        汗洽股栗、

        提剑汗马、

        挥汗如雨、

        汗血盐车、

        汗马功绩、

        赧颜汗下、

        枕戈汗马、

        热汗涔涔、

        汗下如流、

        汗如雨下

3. 十个四字成语和意思

        向壁虚构 (xiàng bì xū gòu) 解释:向壁:对着墙壁。

        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乡壁虚造,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严复《救亡决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壁虚造 (xiàng bì xū zào) 解释:向壁:对着墙壁;虚造:虚构。

        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严复《救亡决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风靡然 (xiàng fēng mǐ rán) 解释: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倾心向往。

        出处:《汉书·儒林传》:“黜黄老、刑名、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 示例:于是怀文之士,莫不~。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风慕义 (xiàng fēng mù yì) 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出处:明·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示例:参加的有社友,也有~来的非社友,共有一百有九人之多。

        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后期活动》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火乞儿 (xiàng huǒ qǐ ér) 解释: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乞丐。

        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示例:纷纷~多,独有君如择乳鹅。

        宋·显万《送炭与湘山西堂惠然师》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明而治 (xiàng míng ér zhì) 解释:向明:天将要亮了;治:治理。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示例:且人君恭己南面,~,紫微黄屋,至尊至重。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十六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平愿了 (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出处:《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 向平之原 (xiàng píng zhī yuán) 解释:称子女婚嫁事为“向平之愿”,子女婚嫁事毕为“向平愿了”。

        出处: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平之愿 (xiàng píng zhī yuàn)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

        指子女婚嫁之事。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

        示例: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拟于秋间为之完姻,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 向若而叹 (xiàng ruò ér tàn) 解释: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示例:未有不望崖而返、~者也。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上一路 (xiàng shàng yī lù) 解释:佛教禅宗指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出处:《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示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要之,更有~在。”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声背实 (xiàng shēng bèi shí) 解释: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示例:此并~,舍真从伪。

        唐·刘知己《史通·杂说中》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天而唾 (xiàng tiān ér tuò) 解释: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 示例:~的行为极为不雅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炎乞儿 (xiàng yán qǐ ér) 解释: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出处: 示例:他的这种行。

4. 四字成语及意思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5. 四字成语的意思和典故

        掩耳盗铃 本义为偷钟的人怕别人听见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是自欺欺人的意思。

        刻舟求剑比喻事物已发生变化而仍静止地看待问题。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等船到岸了下水去捞剑。却什么也找不到。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6. 十个四字成语和全部意思

        知小谋大

        成语典故: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大天白日

        成语典故: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成语例句: 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忆不方便。(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望穿秋水

        成语典故: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成语例句: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水秀山明

        成语典故: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身体力行

        成语典故: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成语出处: 《淮南子·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成语例句: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行云流水

        成语典故: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成语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成语例句: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老大无成

        成语典故: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邦定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

        成败论人

        成语典故: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 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成语例句: 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道殣相望

        成语典故: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风卷残云

        成语典故: 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自从把家私分开了,好似那汤泼瑞雪,风卷残云,都使的光光荡荡了。”

        成语例句: 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耳濡目染成语故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