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_成语的故事有哪些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成语的故事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四字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2.成语故事50个简短

3.40个经典励志成语故事

4.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5.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成语的故事_成语的故事有哪些

四字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1. 四字成语故事(急)

        成语小故事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4306366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2.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3.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4. 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50个简短

       四个字成语故事有城下之盟、狡生梦金、叶公好钱、后来居上、夜以继日。

1、城下之盟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军队对绞国发动进攻。楚军连连得胜,一直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军队不出城交战,竭尽全力把守城池,楚军几次三番攻城,都没有取得成功。

       楚国大将屈瑕见此情形,就对楚王说:“绞国国势弱小,处理事情很轻率而不使用计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用智谋取胜。”然后,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王一听,认为很好,就依计而行。

       第二天,楚国的几十个士兵扮做樵夫模样,到绞国都城周围打柴,来引诱敌军。绞国将领见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后没有楚军保护,就派军队捕捉他们,结果三十个手无寸铁的楚人被他们抓住。绞国官兵见这么容易就获得“胜利”,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诱敌军。绞兵发现后,没有等到下命令,就纷纷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这时,事先埋伏在城北门的楚兵一起冲杀出来,绞国军队很快就被打得大败。

       绞国军队遭到惨败,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绞国国君为了保住国家,被迫在绞国的城下与楚国签订屈辱的盟约。从此以后,绞国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便在各国中传扬开来。

2、狡生梦金

       以前有一个非常狡猾的书生,经常耍点小聪明用些诡计骗人。他的老师为人十分严厉,只要学生有一点过错,就捉来一顿毒打,决不宽恕。

       有一天,这个书生恰巧犯了学规。老师格外生气,赶紧派人捉拿他,自己则一脸盛怒坐着等他。过了一会,书生被带来了。他跪在地上,其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说:“学生我刚才得到了一千金,正在处理,所以来晚了一些。”

       老师一听书生得了这么多金子,怒气顿消,关切地问:“你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书生回答:“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老师接着问:“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金子呢?”书生答道:“我家中原先很穷,没有什么资产。我就和老婆算计,用五百金买田买地,二百金买房子,二百金买家具买仆人奴婢。

       还有一百金,其中一半用来买书,从此发愤读书;另外一半要送给先生您,用来感谢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这样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

       老师听了大喜过望:“你果真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我怎么担当得起。”说着就叫仆人摆上丰盛的酒宴。老师请书生坐下来,还主动给他敬酒。酒席之间两人说说笑笑,十分亲切融洽,与平日里大为不同。

       正喝得半醉之时,老师突然问道:“你刚刚火急火燎地跑来,金子放好没有,是不是已经放进箱子,上好锁了?”

       书生起身答道:“学生刚把金子的用途好,就被我老婆一转身给撞醒了。醒来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金子,还用得着箱子装吗?”

       老师惊奇地问:“你刚才说的金子,是在做梦呀?”

       书生回答说:“的确是在做梦。”

       老师没得到金子有些不高兴,可与书生的感情已经融洽了,不好再发怒,只好慢慢地说:“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就连梦里得了金子也不忘记老师。何况真正得到金子呢!”于是,他接着又给书生劝酒,酒足饭饱之后还把他送出门去。

       这个狡猾的书生,就凭着梦中的金子,来对付老师的怒火,不但免了一顿毒打,还得到一顿丰厚宴席。可见以一点点金钱做幌子就可以让人受骗,若是实实在在的金子,人们怎么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

3、叶公好钱

       叶公喜欢画龙。他住的地方,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得知后,好奇地飞到叶公家里,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奔逃。

       龙拦住他,和气地对他说:“先生,别怕。你这么喜欢龙,我们是来和你交朋友的。”

       叶公见龙真的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从此以后,叶公和龙成了好朋友。龙经常来叶公家看叶公画画;叶公有真龙做,他画的龙也就越来越逼真。后来,这些龙点上眼睛后,居然都从墙上飞了下来,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舞。

       “叶公把龙画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开去,响尾蛇、黔驴、驽马纷纷登门拜访。

       响尾蛇拿出一块金子说:“先生,你的龙虽然画的不错,但尾巴没有什么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画上去,那么,不但龙的尾巴可以摇出美妙的响声,而且,你还可以得到这块金子。”

       龙的身上长出一条蛇尾巴,这该有多么荒唐?可是,那块金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叶公收下了金子,按响尾蛇的要求,把龙尾改成了蛇尾。

       黔驴把一颗宝石放到叶公面前说:“叶大师,你的龙画的好是好,可惜龙头不好看。那一对角枝枝叉叉,显得有些野蛮;那一张血盆大口尖牙利齿,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样改画龙头,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龙的形象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馊点子啊!叶公刚要拒绝,一抬头,看见那颗硕大的宝石,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当着黔驴的面把龙头改成了驴头。而那颗宝石,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驽马带来的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它偏着头把叶公画的龙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条建议:“老兄,你的画无与伦比,唯一的缺陷是龙爪太丑,看见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联想到凶狠霸道的。

       尊贵的龙怎么能和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画到龙的腿上。这幅画嘛,自然应该由你这位杰出的绘画大师来收藏啰!”

       叶公实在太想得到这幅古画了。于是,他满足了驽马的要求,把龙爪改成了马蹄。

       叶公富起来了,可是他画的龙,再也活不起来。

4、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

       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5、夜以继日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成王年纪小,就由叔叔周公辅佐处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强,担任辅政的艰巨任务后,总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管处于什么情况,只要公事来了,就立刻办公,从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经率领军队,平息了东方夷人的叛乱。他还制定礼法、刑律,分封诸侯,修建并设立东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国过于辛苦,结果在东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把众大臣叫到身边,要他们好好辅佐成王,治理万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对周公为国家呕心沥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说:“周公兼学三代开国君主的品德来治理周朝,发现有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就抬起头来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等想出了好办法,就座着等待天亮,马上去施行。”

40个经典励志成语故事

       50个成语典故如下:

       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出自 三国 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 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 天下 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

       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 成功 之极也。”释义:形容 书法 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与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 经验 。

       43、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乐不思蜀(刘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8、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 木工 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 疾病 ,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0、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40个经典励志成语故事如下:

1、水滴石穿

       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2、立木为信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东西。

3、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跑去玩,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他很好奇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在磨针。李白不敢相信,老奶奶就说,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之后李白开始奋发图强,好好学习,最终成为一为人称诗仙的大家。

4、破釜沉舟

       一次楚军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经过这一仗,打得秦军再也振作不起来,士气低落。霸王的名字让人闻声丧胆,没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5、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6、闻鸡起舞

       祖逊和刘琨都是晋代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千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祖邀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祖逊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7、勤能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8、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9、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10、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鲁班门前弄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1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2、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13、暗度陈仓

       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14、约法三章

       秦末,刘邦带领义军驻军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他又退守霸上,召集关中一带的领袖开会,宣布废除秦朝的酷刑。为了维护地方安定,同时与他们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5、一字千金

       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其千金。

16、背水一战

       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将其引至河边。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消灭赵国。

17、多多益善

       西汉初期,韩信最初投奔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就去投奔刘邦,经丞相萧何极力推荐,才担任汉军的大将军。一次刘邦问韩信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因此得罪了刘邦。后来西汉巩固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不久就朝廷所杀。

18、完璧归赵

       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19、画龙点睛

       南朝梁代著名书画家张僧繇特别擅长画龙,梁武帝在金陵建安乐寺。让张僧繇在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点眼睛。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20、入木三分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21、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22、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23、胸有成竹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24、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

25、揠苗助长

       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

26、隔墙有耳

       从前,有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他总是喜欢四处打听别人的秘密。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憋在心里真难受。一天他喝了几杯酒,终于忍不住,拉着好朋友,把自己打听到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他哪里想得到,就在墙另一边的隔壁房间里,有人把他说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没过多久,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多嘴的坏毛病啦。

27、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公明仪极善弹琴,优美的琴声从他手下流出,听众便会如痴如醉。

       一年春天,公明仪带着琴去田野散步。春风柔和,送来青草阵阵芬芳,公明仪心旷神怡,不由得四处环顾。他发现远处有一头牛正在吃草,对他的到来不闻不问,他忽然有了奇思妙想。过去,他弹琴给人听,得到了不少赞誉,如果给这头牛弹上一曲,它也会听得进去吗。这样想着,他架好琴,拨动琴弦,便在田野里弹奏起来。

28、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个少年时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

29、伯乐相马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30、一目十行

       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

31、鱼目混珠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32、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3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的处罚。那些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34、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5、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36、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37、屠龙之技

       有个人叫朱泙漫,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领。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可是天下本来没有龙,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领呢。

38、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取名为醉翁亭,因为欧阳修常和朋友来这里喝酒。欧阳修酒量小,很容易醉,但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文章说,醉翁的本意不在酒,而在于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他是借喝酒的兴致,以获得欣赏山水的乐趣。

39、临难不惧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由于孔子跟阳虎外貌相似,而阳虎曾侵犯过这地。所以,当地人就包围了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路来救他时,发现老师谈笑风生,就问他为何还有这样的兴致。孔子回答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听了老师一席话,子路对孔子非常佩服。

40、奴颜婢膝

       大臣陈仲微知道情况十分严重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后南宋还是灭亡了。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ɡuì),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一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于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命。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意思。鼓,敲战鼓;作,振作。

       2.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3.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7.《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8.《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9.《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0.《防微杜渐》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11.《市井之徒》

       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市井之徒就是指混迹于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

       当时刘邦做泗水亭亭长时,他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中,夏侯婴是一个赶马车的,樊哙是杀狗的屠狗之辈,在当时来说,他们是典型的市井之徒,唐朝的李密有一首《淮阳感怀》诗,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史。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12.《片言折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他总是跟随孔子,为他驾车做侍卫,子路性情正直忠贞,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他为人十分诚实,坦率公正,答应办到的事一定会立即就办,决不拖延。

       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也?”意思是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即子路)吧。

       13.《彩衣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隐士,叫老莱子,他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好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她就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14.《虎踞龙盘》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15.《祸从天降》

       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因病医治无效死亡。他迁怒于医官,以“用药无效”的罪名将韩宗召、康仲殷及两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监狱,宰相兼刑部侍郎刘瞻上书劝谏,认为他们已经尽力,这是祸从天降,惩罚没有犯罪的人。刘瞻因此被贬为康州刺史。

       16.《精忠报国》

       北州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束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后,潮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遗诏让杨坚做丞相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精忠报国,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但是后来杨坚还是表扬了颜之仪的大义。

       17.《殃及鱼池》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看见了大叫说“不好啦,城门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它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其他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过一会儿,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今天关于“成语的故事”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