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_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画图片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1.无能为力成语故事_成语“无能为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2.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3.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_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画图片

无能为力成语故事_成语“无能为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自己能力低下,不足以做别人的仆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

        春秋时,齐国的齐顷公曾派兵进攻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卢蒲就魁,他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经过一番厮杀,反而把他抓住了。齐顷公非常着急,赶忙派人送信说:“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我答应不进入龙地,愿意与你们讲和。”可是龙地的将士们不听,将卢蒲就魁杀死,并且将尸首放在城墙上,让城外的齐军观看。为此齐顷公十分气愤,他亲自击鼓督战,齐军拼死作战,爬上城墙,只用三天时间就攻入龙地,接着又占领了巢丘。

        卫国和鲁国比较友好,卫侯眼见鲁国受到侵犯,便派孙良夫、石稷等领兵前去援救。

        卫军在路上与齐军相遇。石稷看到齐军很强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孙良夫不同意,说:“出兵救鲁,还没有打一仗,遇到敌人就回国,怎么向国君交待呢?现在既然已经遇上敌人,就该攻击他们。”卫军与齐军交战不久,便败下阵来。石稷说:“再打下去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如果损失了军队,回去无法向国君交待。请孙先生先带军队撤退,我先抵抗一阵。”

       

        孙良夫撤退了,齐军却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阻止了齐军,救出了孙良夫,使他免于遭难。

        孙良夫回去,不肯罢休。他跑到晋国去请求援兵。正巧鲁国也派大夫臧孙件来求救晋侯。当时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克,他掌握著晋的朝政。克本来就与齐顷公有怨仇,他向晋景公请求率兵去援救鲁国和卫国。

        晋景公同意,说:“就用700辆战车的兵力吧!”

        可是,克嫌战车数量太少,请求晋侯再多派一些。他对晋景公说:“700辆战车,这是从前晋文公时候‘城摧之战’的战车数目。那是因为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国君,还有像先殓、狐偃那样机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胜利。可我呢?与他们相比能力远不如他们,我就是做他们的仆役恐怕还不够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辆战车!”

        晋景公答应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辆战车给他,让克率领中军,土燮辅佐上军,栾书指挥下军,韩厥为司马,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开去。

        齐顷公与克在靡弃山下摆开战场,你来我往,2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晋帅克腿部受了重伤,想要退却,他的战车的御者解张说:“我背部中箭,折断箭杆,未取箭头,继续驾车,哪敢说受伤。全军都在注视着我们,努力吧!”说完提缀击鼓,飞一般冲向齐阵,三军备受鼓舞,一拥而上,大败齐军。

        晋国打败齐国后,齐国献出许多宝物,并割让大片土地,晋齐双方并在爱姜结下盟约。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齐国有个人名叫王孙贾,十五岁作了齐闵王的侍从。有一次齐国与燕国作战,吃了败仗,齐王出奔于莒。但是王孙贾却不知道齐王到哪里去了。他母亲责备他没有象父母关心儿子那样去关心齐王,并以自己关心儿子的心情、行为来教育王孙贾说:“你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我都靠在家门边来望你;你晚上出去许久不见回来,我就靠在里门口来望你。”王孙贾的母亲还进而斥责他说:“你是齐王的侍从,齐王到哪里去了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回家来?”王孙贾听了母亲的教训,马上去找。他到了市中,打听到淖齿作乱把齐王杀了,于是就对市上的人说:“齐王被淖齿杀了,我一定要诛杀淖齿。愿意同我一道去诛杀淖齿的,请把右臂袒露出来。”当时市上的人跟随王孙贾去诛杀淖齿的,竟有四百多人。他们和王孙贾一道去把淖齿杀了,为齐王报了仇。

        后人用“倚门而望”或“倚闾而望”来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

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田忌》《围魏救赵》《增兵减灶》《因势利导》《孙庞斗智》等。

1、《田忌》

       田忌与齐威王进行比赛,田忌多次失败。孙膑出现在赛场上,告诉田忌他的马并不差,只是出场顺序不对。孙膑设计出场顺序,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最终以三局两胜的成绩战胜了齐威王。

       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运筹帷幄之才,以及小中见大的运筹学原理。通过写孙膑为田忌设谋,展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同时也包含简明的运筹学原理。

2、《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认为要避实就虚,选择攻击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袭击其空虚地方。

       魏国被迫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孙膑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兵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他利用灶的数量反映了兵力的多少,从而让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最终自投罗网。

4、《因势利导》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将,擅长用兵如神。在魏国进攻韩国时,他提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的战术,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军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5、《孙庞斗智》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庞涓成为魏国上将军后,对孙膑心生嫉妒,诬陷他通齐国,施以刑罚,还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他。但孙膑装疯,逃出魏国,来到齐国拜为军师。在围魏救赵的战役中,他多次用谋略击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其中,他运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

       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唇亡齿寒的典故:

        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帮助鲁国平定了内乱以后,卫国又派使臣来拜见齐桓公,说北狄(北方游牧部族的总称)侵犯卫国,杀了国君卫懿(y?)公.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为大将,带领人马到了卫国,立了新君卫文公.无亏留下三千齐兵,驻扎在卫国,防备北狄.他自己回国向父亲齐桓公禀(bǐng)报.

        齐桓公说:?咱们是得好好地帮助卫国.?管仲说:?咱们不如替卫国砌城墙,便于他们防卫.?

        齐桓公很赞成这个主意,约了别的几个国家,替卫国砌城墙,盖房子.这使得齐桓公的名声更大.接着他又派人朝拜周釐王,请周釐王派自己到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宣布新君的君位,并以周天子委派的名义召集别国诸侯会盟.列国诸侯不管愿意不愿意,凡是承认他是霸主的都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

        在这以前,齐桓公就请周天子命他约会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各国派大将领兵由齐桓公统领去攻打楚国.楚成王说:?楚国和齐国相隔挺远,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什么攻打我呢?

        齐桓公说:?我受王命而来,你不向周天子进贡滤酒用的茅草.?直到楚成王认错讲和,齐桓公才叫各国退兵.当时,齐、楚、晋、秦、吴、越是一等大国.承认齐桓公为霸主的宋、鲁、郑、卫都是二等大国,陈、曹是三等大国,只有许国是个小国,可见齐桓公的实力很强.齐桓公在位三十二年间,经历了四代周王,称霸后九次召集诸侯会盟.

        后来,齐桓公老了.西方秦国(今陕西、甘肃的一部分)的国君秦穆(m?)公想乘机扩张势力,争做中原的霸主.秦穆公认为要做大事得有大批人才,他想尽办法满天下去搜罗.秦穆公与众不同的是,不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本国贵族权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人才.外来人才他们不像本国的豪门大族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

        有个人物姓百里,名奚(xī).百里奚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他的儿子叫孟明视,后来也是个出名的人物.百里奚在三十多岁娶妻生子后,离开虞国到齐国,但找不到出路,靠要饭过日子.后来四十多岁他到了宋国,碰见一个隐士叫蹇(jiǎn)叔,两人成了知心朋友,都想找一个出路,可是找不到主儿.没办法,百里奚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倒是我的朋友,咱们不妨找找他去.?就这样,百里奚又回到了虞国.

        蹇叔带着百里奚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要带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爱贪小便宜,不像有作为的人物.?于是,蹇叔就离开了百里奚.临别时他对百里奚说:?以后您要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了大夫.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爱贪小便宜.

        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派使者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作为礼物买通虞君说:?我们打算攻打虢(gu?)国(又叫北虢,都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为行军方便,想跟您借一条道儿从您的国土过去.?

        虞君瞧瞧手里的玉璧,又瞧瞧千里马,连连答应:?可以,可以!?

        大夫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虢国跟虞国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语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被晋国灭了,虞国也一定保不住.?

        虞君说:?人家晋国送来了千里马和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

        百里奚拉住宫之奇退出来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带着家人跑了.

        不久,晋献公派大将率领大军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回头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君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晋献公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不愿意做晋国的官.

        后来,百里奚又被楚国抓去.秦穆公把这个当年帮人看牛的百里奚从楚国赎出来当了大.

        ?唇亡齿寒?的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一般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时,也要看到馅饼背后潜藏的危险。

       

        唇亡齿寒的汉语词典解释: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唇亡齿寒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唇揭齿寒、荣辱与共、息息相关、殃及池鱼、皮之不存、互相关注、巢倾卵破、城门失火、互为表里、休戚相关、巢毁卵破、生死相依、唇齿相依、辅车相依、毛将焉附

        反义词:隔岸观火、同床异梦、素昧平生、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用唇亡齿寒造句:

        1、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2、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3、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4、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5、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好了,今天关于“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齐国成语典故故事画”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