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相关论文_成语相关论文题目

       对于成语相关论文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求论文提纲: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2.即将面临毕业论文 向大家帮忙出一个题目 是以成语 网络用语 俗语 惯用

3.将春秋时期的几个成语故事连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论语》中的成语 论文

成语相关论文_成语相关论文题目

求论文提纲: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代写论文 www.dxf1.cn

       摘要:本文分析了典故成语的特点和它隐合的比喻意义。同时阐述了它与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由于目的

       语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为了使翻译的交际目的成功实现,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优于异化。

       关键词:典故成语 文化翻译文化空缺 归化 异化

       引言

       习语足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

       表达方式,它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

       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至今为止,

       国内外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英汉习语(idoms)

       的文章,但就汉语典故成语(idiom with allusion)的英译来

       说,还没有学者单独地谈论过它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

       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汉语中的典故成语, 归化和异

       化孰优孰劣的问题。

       一

       、典故成语

       1.定义和特点

       典故成语是习语中比较特殊的语言群体, 是固定的

       四字结构,它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趣味横

       生、意义深远,如“东施效颦” “名落孙山” “叶公好

       龙” “邯郸学步”等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习惯性地

       把英语习语(idom)和汉语成语联系起来。成语承载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它与中图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它

       是“熟语” 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

       由四个字组成。

       2.隐含的比喻意义

       典故成语的定义使我们知道,在使用中我们通常注

       重的足它的比喻意义,而不是从字面上看出的意思。例

       如:

       水落石出(苏轼 后赤壁赋》)

       字面含义是水落F去,水底的 头就露出来了。在

       具体使用时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庄子》)

       现在,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

       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现在比

       喻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

       要想确切地弄清楚典故成语的这种比喻义,译者必

       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文化和翻译

       1.定义

       英罔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

       (1 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

       来,并表述为: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它包括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在社会上习

       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

       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虽然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典故成语

       英译时有很大困难,但不是说中两方人无法互相沟通,

       翻译架起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对翻译作了如下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terms of mean ing

       and secondly in term s of style.”(Eugene A Nid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 而且涉及到两种文

       化, 它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目的语文化

       (Target Culture)和源本语文化(Source Culture)的桥

       梁, 足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际的媒介。

       他 时强调“翻译中,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次

       之,对应的形式会丢失源文本(the source text)的文化

       意义,这是源文本的交际特点, 这样会阻碍跨文化交

       流”(Nid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1996)。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为了使人

       们互相沟通,源文本的意义应该被清楚地传达,翻译主

       要是释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应

       是最主要的策略。

       2.异化、归化

       所谓异化、归化是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

       言,前者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即

       “异化”提倡泽文 。1尽量去适 、照顾源语的文化及

       原作者的遣训用字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

       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日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

       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3.文化空缺

       “语言词汇足最 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

       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训’『L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

       许多方血存在着不对 现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

       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 为每一种语吉都仃它自身所

       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_I己的生

       活习惯、思维方式、语 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和文化传统, 两种语言之问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

       为少见的。一种语 中的训 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

       对应或契合的浏,所以 英洋典故成语时必须改变它

       的结构形式。

       4.举例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典故成语英泽时,归

       化和异化这两种翻洋方法孰优孰劣。

       (1)东施效颦(((红楼梦 第3 4章)

       译文.“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Yang)

       洋文 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t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ur,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David Hawkes)

       译文.山EJ《红楼梦》,在处理含有文化特色的 故

       成语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异化的洋法,把“东施”译

       成了“Tung Shih”,一个两方文化中 缺的人物形象,

       因此这样的泽文对J:曲方读者来说足毫无意义的。 霍

       克斯采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外 读者看来町是妙不

       可苦。

       (2)愚公移山(《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

       泽文.“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异化)

       译文 “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 and the couragr

       to surmount every dificulty”(归化)

       (3)请君入瓮(《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

       译文l"Will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jar?”(异化)

       译文2“Make a person suffer from his own scheme.”

       (归化)

       在例(2)中, 洋文采用l芹化的译法把“愚公” 洋

       成了“The Foolish Old Man”这样一个贬义的短语,严

       重误解了成语本身的内涵。例(3)的徉文同样用异化

       译法无法传达出成语本身所表达的J下确意思。而 例中

       的译文 都用归化译法翻洋山“愚公移山”和“请君入

       瓮”这两个成语的比喻意义。使口的语读 理解了原语

       意义,实现了翻泽的口的。

       三、结束语

       翻译的本质目的是沟通,足让译语读者理解懂得原

       文的意思。这就好比把一个人说的话翻译成哑语,再怎

       么“说”都没有用, 只有把蜕的话转换或日“归化”成

       用手势表示的哑语,才能让聋哑人明白。因此,翻译的

       本质目的决定了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是更好的方法。

       但同时, 归化法也并不排斥异化法, 而是两者互为补

       充。总之,在翻译时, 采取归化占主导,异化从属的

       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2O01.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1998.

       [3]刘玉杰,钱莲生.汉语成语英译词典[M].北京:北方

       文艺出版社,1 999.

       [4] 其昌.汉英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0.

       [5]工襦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OO0.

       [6]许建平[M].“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

       中 翻译,2002, (5).

       [7] 治奄.人学汉英翻洋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9.

       [8]许 钧. 代美 翻译理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

       出版社,2001.

       [9]夏征农.辞海[z].北京:中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10]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0.

       [H]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12]Baker,Mona,In Other Words:Translat/on

       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

       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Hawkes,David,The StOng of the Stone[Z].

       Penguin Books, 1980.

       [14]Yang,Xianyi&Gladys,A Dream of Mansions[Z].

       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I5]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R,The Theory

       817d Prac 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

       J.BriII,I969.

       [16]Nida EugeneA.。Language, , 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cation Press。1993.

即将面临毕业论文 向大家帮忙出一个题目 是以成语 网络用语 俗语 惯用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专再而衰,三而竭。”属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高中生作文经典成语典故素材大全

       

        成语故事书就可以,

        寓言故事的。

        还有历史故事的都可以。

        初中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专衰,三而属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将春秋时期的几个成语故事连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量人为出 解 释 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出人意表 指外。出乎人们意料。

       行云流水 ①比喻自然不拘执、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歌唱、诗文、书法等),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②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③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像行走的云和流着的水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

       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不想离开

       喜闻乐见 喜闻:喜欢听。 乐见: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评头论足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评论女子的容貌。另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泥沙俱下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置若罔闻 意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听后仍然不予理睬。

       见微知著 微:隐约;著:明显。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只可意会 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论语》中的成语 论文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样就怎麼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後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瞭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後也指爱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轻人,後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於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後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瞭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於口以御人耳。" 20、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内省不疚——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著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年富力强——年富:往後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後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轻裘肥马——裘:皮袄。穿著轻暖的皮袄,骑著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後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瞭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善贾而沽——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瞭。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後面找不到孔子瞭,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後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相关论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相关论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