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之计什么意思_金蝉脱壳好计谋打一生肖
1.金蝉脱壳的三十六计之一
2.金蝉脱壳用来比喻什么人
3.关于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问题?
4.金蝉脱壳是什么含义,有何典故?
“金蝉脱壳”这个故事出在西游记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话说在八百里黄风岭有巡山小妖变作猛虎要拿唐僧为吃过佛祖灯油的自称“黄风大王”的黄皮老鼠精邀功,遂与八戒赌斗,孙悟空安抚受惊吓的唐僧,可看八戒略在下风悟空助战,巡山小妖看准机会一阵大风将唐僧卷进洞穴,但又使了个障眼法继续与两人征战,巡山小妖不敌悟空和八戒转身便逃遂将虎皮盖在了一块大石头上,悟空一棒子打下去震的手疼才发现上了小妖的当,便大喊:中了妖精的金蝉脱壳之计了。那行者掣了铁棒,喝声叫“拿了!”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行者道:“莫饶他!务要赶上!”他两个轮钉钯,举铁棒,赶下山来。那怪慌了手脚,使个“金蝉脱壳计”,打个滚,现了原身,依然是一只猛虎。行者与八戒那里肯舍,赶着那虎,定要除根。那怪见他赶得至近,却又抠着胸膛,剥下皮来,苫盖在那卧虎石上,脱真身,化一阵狂风,径回路口。路口上那师父正念《多心经》,被他一把拿住,驾长风摄将去了。可怜那三藏啊!江流注定多磨折,寂灭门中功行难。
金蝉脱壳的三十六计之一
金蝉脱壳好计策,天下无双绝无二的意思是自己很强天下无敌。
因为金蝉脱壳表示地脱身逃遁,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只要做得没个痕迹,如金蝉脱壳方妙,天下无双就是表示这天下基本没有对手,因此金蝉脱壳好计策,天下无双绝无二的意思是自己很强天下无敌。
金蝉脱壳用来比喻什么人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金蝉脱壳》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灵帝(汉灵帝刘宏)崩,卓(董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孙坚)亦举兵。……术(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读chìjìzé),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
十二年(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建兴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春,亮(诸葛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司马懿,字仲达)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南朝·宋·裴松之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孔明奄然归天。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遂领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有诗叹曰:“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还,顾谓众将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遂班师回。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南史》卷十五·列传第五:
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到彦之侵魏(北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解释:……檀道济那时与魏军进行了三十多场战斗,大都是胜仗。军队进发到历城,因为军需物资用尽了才回还。此前有投降魏军的人向魏军将领报告宋军的情况,说:宋军粮食已经吃光了,于是士兵们既忧愁又害怕,都没有坚持的意愿。檀道济趁夜命人将沙子当做米来计量,并高呼所量的数字,把剩余的少量的米散在沙子上。等到天亮,魏军以为宋军粮食物资很充足,所以不再追赶宋军;认为那个投降的人所说的是谎话,便将他斩首示众。当时檀道济的兵力弱小,军心十分恐慌。但檀道济竟命令士兵全都穿戴好盔甲,自己穿着显眼的白色服装,坐在车上,率领士兵们不慌不忙地向进发。敌军见此,以为檀道济设有伏兵,不敢逼近,于是檀道济得以安然回归。檀道济虽然没有平定河南,但能全军而返,从此檀道济的威名被大大地传扬开了。魏国人非常害怕他,画他的像,用来禳鬼。檀道济回来后,升职为司空,镇守寿阳。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之三:
开禧( 南宋皇帝宋宁宗赵扩的年号)用兵,诸将皆败,唯毕再遇数有功。……又尝与虏(对敌人的蔑称)对垒,度虏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一夕拔营去,虑虏来相追,乃留旗帜於营,并缚生羊,置其前二足於鼓上,击鼓有声。虏不觉其为空营,复相持竟日。及觉欲追,则已远矣。
解释:宋朝开禧年间,宋朝与金国进行战争,宋朝许多将领都吃了败仗,只有毕再遇不止一次打胜了。……曾经有一次与敌人交战时,毕再遇考虑敌兵来的一天比一天多,自己的兵少,很难与敌人较劲。为了保存实力,便在一天夜里率领军队撤退了。毕再遇担心敌人知道宋军撤退,会来追杀,于是命令兵士将旗帜留在营寨,并将数十只活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让倒挂着的羊的前腿放在鼓上,羊腿拼命蹬踢鼓面,鼓声隆隆不断。敌军并没有感觉到宋营是空营。又再相持了一整天。等到敌人发觉,再要追击时,毕再遇的军队已经跑远了。 有一家公司自从多年前成立以来,一直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然而近年的好景却不再,盈余竟大幅滑落。这绝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就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奖金。“让多年已经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么滑落!”
董事长没办法,找来总经理商量:“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得加两个月,恐怕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出去度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
“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
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
“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店里买糖,总是喜欢的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一颗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出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但是,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都放下心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至于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都作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正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公司领导用最坏的结果引发意外的惊喜的办法,很好地解决公司目前的困难,用金蝉脱壳来形容最好不过了。 东晋明帝时,大将军王敦起兵造反,顺江东下,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谋图篡夺君位,自己当皇上。消息早传到明帝司马绍那里,为了平灭叛乱,司马绍亲率大军迎敌。
两军相遇在鄱阳湖畔,扎下营寨。司马绍自恃勇力,换了一身便装,策马到王敦大营来观看虚实。守营将士见有一气宇轩昂之士在营外转悠,觉得蹊跷,忙报告主帅王敦。王敦听军士们描述了一番长相,觉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马绍,忙令人备马前去捉拿。王敦看见五名军士正在骑马巡营,忙令他们先出去拦截追击那营外之人。司马绍正在观察敌营情况,见营门大开,五名军土策马向自己扑来,知道大事不好,忙打马往回奔。那五名军士见所追之人逃跑,更加来了劲头,催马急追过来。
司马绍在前面跑,五名军士在后面追,虽说还有一段距离,但司马绍怕万一马失前蹄,非被他们擒拿不可,便想法拖住他们。跑着跑着,来到一柳林边,有一老太婆在茶馆前卖水,茶馆前有几条岔路。司马绍心想,机会来了。他忙把手中马鞭子扔在老太婆跟前,然后催马拐到林子后跑了。老太婆看见一条耀眼的东西落在眼前,忙弯腰捡起,却是一条马鞭子。这马鞭子不同寻常,上面嵌满了宝石、金银、翡翠。正在细细端详,追赶的五名军士冲到老太婆面前,发现不见了目标,忙下马询问,却见老太婆在看一条名贵的马鞭子,一把夺过来观看起来。那些普通士兵哪里见过如此名贵的马鞭子,个个争相观看,早把追人这一事丢在脑后,直到王敦带人追来了,才想起自己的任务。但再打马追赶时,司马绍早已跑得临近自己的大营,追不上了。气得王敦夺过马鞭,一人“赏”了他们几鞭。
司马绍急中生智,用常人难以见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终于赢得了一点宝贵时间,脱离了险境。 三国时,姜维带兵攻打魏国。魏国大将邓艾奉命迎敌。姜维看到魏军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便对副将说:“魏军既然早有准备,直攻不宜,偷袭可胜,我拨给你一路人马,打着我的旗号,在谷口安下大寨,每天派100人放哨,每放哨一次,更换一回服装和旗帜。我暗中带大军偷袭南安。”
邓艾不见蜀军出战,便凭高远望,入帐对陈泰说:“据我观察,姜维不在此营中,一定是偷袭南安去了。”陈泰问,“何以见得?”
邓艾说:“你看每天蜀营中的哨马只是这几匹,往来的哨探只是这几人,只不过更换衣旗罢了。你带一队人马去攻蜀营,肯定会获胜。然后你再领兵去董亭,先切断姜维的后路。我带兵去救南安,直取武城山。我们先占了此山,姜维必然去取上邦。上邦有一谷,叫段谷,地狭山隘,正好埋伏。姜维来夺武城山,我军先埋伏在段谷中,一定能破姜维。”
不说陈泰去攻蜀营,单提邓艾带兵急行军赶到武城山,安营下寨,此时蜀军还未到,邓艾又命邓忠领兵先去段谷埋伏。随后,魏军偃旗息鼓,等待蜀军。
姜维果然带领蜀军大队人马来到武城山,遭到邓艾大军的重创,蜀军死伤无数。姜维下令收兵,转取上邦。姜维大军途经段谷时,正中邓忠的埋伏。前有邓忠伏兵,后有邓艾追兵,姜维处于绝境。在此危急关头,荡寇将军张嶷估计姜维受困,率兵杀入重围,救了姜维。姜维的金蝉脱壳之计本来是很好的,但不想被邓艾识破,险些丢了性命。
关于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的问题?
金蝉脱壳原来是指蝉虫一生中只有一次的脱壳
先用来比喻用计谋来逃脱,但不被人发现,它是三十六计中的第21记,三十六计分别是: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真真,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请纳
金蝉脱壳是什么含义,有何典故?
问题1: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金蝉脱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或者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一个人在某个岗位工作了很多年,突然间辞职离开了,就可以说是他进行了金蝉脱壳,不再受那份工作的束缚。
问题2:金蝉脱壳在军事、商战和爱情方面的经典案例
在军事方面,金蝉脱壳的策略被广泛应用。比如,在古代的战争中,有时候将领会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追击,然后趁机将敌人包围歼灭。这种战术就是金蝉脱壳的变形,可以让敌人在追击中露出自己的弱点,然后迅速反击。
在商战中,金蝉脱壳的策略也被广泛应用。比如说,一家公司因为产品滞销而面临破产的风险,但是公司可以通过破产重组或者资产剥离等方式,让公司重新获得生命力。这种做法可以让公司在危机中摆脱困境,重新获得竞争力。
在爱情方面,金蝉脱壳的策略也有应用。比如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感情状态不满意,但是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就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通过暗示或者细微的动作来传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想法。
总之,无论是在军事、商战还是爱情方面,金蝉脱壳的策略都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重新获得主动权。这种策略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各种情况,但是只有掌握了这种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金蝉脱壳的意思是,蝉的幼虫在蜕变的时候,要褪去一层皮。这个过程就叫?蝉蜕?,本体脱离外壳,最后只剩下一层壳。看上去蝉好像还呆在原地,实则只剩空壳,起到迷惑别人的作用。
如今金蝉脱壳多来形容掩人耳目的手段,通过伪装瞒过敌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有名的战略措施,多次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跟?空城计?有神似之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关汉卿的杂剧作品《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金蝉脱壳这一个谎。?金蝉脱壳一词就是这么来得,而且根据表意就能知道内涵。
关于金蝉脱壳有特别多的历史故事。在宋朝开禧年的时候,金兵来犯,宋朝将领毕再遇奉命与金兵对抗。打了几次胜仗后,金兵再度调集数万精锐骑兵,准备杀宋军一个片甲不留。
当时宋军只剩几千余人,丝毫不是对手。毕再遇决定撤退,保存兵力。但对面就是金兵,宋营这边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能知晓,万一撤退途中被发现,那就功亏一篑。
毕再遇后面想了一个妙招。他让士兵将十几只羊倒吊,下面放几十面鼓。羊在挣扎中前腿就不断敲击鼓面,发出?砰砰?的响声,听上去仿佛有千军万马在备战。金兵听见鼓声,以为宋军来袭,赶紧准备迎战,没想等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金兵推测这是宋兵的计谋,是疲兵之计,于是不再理会。
后面几天宋营的鼓声渐渐减小,金兵抓紧机会一拥而上,准备袭击疲惫的宋军。结果发现营中空无一人,毕再遇早就成功带领士兵撤退了。
这就是金蝉脱壳的计谋,很有欺骗性。有一部**也叫《金蝉脱壳》,是动作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还是挺好看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