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古诗原文及赏析

2.描写吴江的诗句

3.<<黄鹤楼>>的翻译

4.鹦鹉洲的典故

5.李白关于鹦鹉洲的诗句

鹦鹉来过吴江水什么意思_鹦鹉来过吴江水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超越崔颢!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启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

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发生在读者身上,对于辛勤耕耘的原作者而言,写出的作品能与大家媲美甚至超越大家,那必然是至高的艺术追求。恰好李白就有这样深刻而又畅快的经历!

在《全唐诗》中,崔颢的《黄鹤楼》始终以"唐人七律第一"的记录保持至今,不仅唐人对此诗赞誉极高,就连当代的超级计算机都对其无比偏爱!据诗词爱好者的大数据统计,按照古文典籍、名家评点、论文频率等多方面的统计,《黄鹤楼》在近五万首诗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而且分数远超第二名。下面再次欣赏一下这首唐人第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固然这首诗相当有名,但位于武汉的名胜古迹黄鹤楼本身名气也不小,李白就曾赴黄鹤楼游览。李白有个十分风雅的习惯,那就是每到一处风景,都要留下一点墨宝,面对如此雄伟的黄鹤楼,李白当然要倾吐一番了。

然而李白却发现,崔颢写的《黄鹤楼》已早早刻在了显眼位置,这下诗仙可气坏了,天才怎能容忍满腔才情被人践踏?相传李白曾留下一首打油诗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无功而返,这绝对不行!为此李白一共写下了三首诗,全部与黄鹤楼有关联,接下来小解一一贴出。其一《 金陵凤凰台》,别看凤凰台是在南京,其实这是李白为能与黄鹤楼媲美而作,写作时间就在他辞行武汉之后。

《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中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也是很多诗词爱好者张口就来的挂嘴之句。不过李白此诗未免有模仿崔颢之嫌,比如最后三字"使人愁"就是完全拷贝的,但是在立意与情境上,李白的愁更加高级!

其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更是风靡各大语文教材,自小学就开始背诵,堪称妇孺皆知。很明显,这首诗是李白就崔颢之于黄鹤楼而写下的,不过在流传度上比《黄鹤楼》更广,而在意境上,李白虽为言一字"苦"、一点"愁",而孤独寂寥的情绪就扑面而来,称其胜过崔颢还算合理。

其三:《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题目直接引用鹦鹉洲,内容紧贴此地展开,李白可能是要以专注细节而击败对手吧。这首诗的名气不大,其中也无经典之句,不过仔细品读之下,还是能感受到太白的孤独的。通读之后,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待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奋起直追呢?

参考书目:《全唐诗》

黄鹤楼古诗原文及赏析

崔颢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黄鹤楼崔颢,欢迎阅览。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这首诗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与“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与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描写吴江的诗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下面是我整理的黄鹤楼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白云。

 阳光照耀下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愁绪。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意思

 8.悠悠:飘荡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诗很多,但崔颢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基础。下这样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第一首。可见对此诗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有关黄鹤楼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美景引得诗兴,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题诗。

<<黄鹤楼>>的翻译

1、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2、思吴江歌

魏晋: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译文

秋风起,树叶飞,吴江的鲈鱼鲜又肥。离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

思念家乡的愁和恨,怎么也压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叹!

3、过吴江有感

清代: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译文

日落时在松陵道上前行,长长的江堤围绕着这座古城。

塔影在湖水中随波浮动,长桥牵引出一弯新月出生。

街市寂静无人皆因逃税,江宽见不到客船都在逃避官兵。

二十年间故友旧交多离散,端起酒杯感叹这身外浮名。

4、鹦鹉洲

唐代: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译文

鹦鹉曾经来到吴江的岸边,江中的小洲传着鹦鹉的美名。

鹦鹉已向西而飞回到陇山,鹦鹉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

春风和暖烟云缭绕飘来阵阵兰香,两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层层锦浪。

被迁谪的旅人此时只有徒然远望,长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为谁而明?

5、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宋代: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译文

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鹦鹉洲的典故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

崔灏《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李白关于鹦鹉洲的诗句

鹦鹉洲的典故如下:

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亦葬于洲上。历代诗人临江夏,大都描写鹦鹉洲。此洲在明朝末年逐渐沉没。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新淤的一洲,曾名“补得洲”,嘉庆年间改名鹦鹉洲。

据史料考证,从明洪武九年至清雍正五年的三百五十二年间,出现了五十四次大洪水,其中冲决堤岸的特大洪水就有十四次,洪水让河道的主流线的不断改变,也使得古鹦鹉洲不断的被冲刷,再加上成化二年的汉水改道,泥沙淤积便少了。

因此,鹦鹉洲曾先后两次从水面消失:第一次约在明洪武末年,历时八十余年,第二次约在嘉靖中叶,约持续了七、八十年。

清雍正年间,古鹦鹉洲最后一次沉没后,便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与鹦鹉洲有关的故事:

鹦鹉洲是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祢衡曾作《鹦鹉赋》于此。

祢衡始避难荆州,后游历许都,孔融爱其才把他推荐给曹操,他却拒不见曹操。曹操欲杀不能,辱为鼓史,他又裸身而立,击鼓辱骂曹操。曹操把他送给刘表,又因侮慢刘表而两人不能相容,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性情暴烈的黄祖。

根据赋序,在黄祖的长子黄射邀请宾客举行酒会时,作者在一个进献鹦鹉的人的建议下创作此赋以娱众,作者却借题发挥,曲折地表达其生不逢时的遭遇以泄私愤。

有关鹦鹉洲的古诗:

1、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唐·李白《鹦鹉洲》

赏析:李白的本篇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春天,鹦鹉洲是今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以景色著称。此诗在写法上也略似崔颢的《黄鹤楼》诗,但各具特色。

王夫之认为:“乃颢诗如虎之威,此如凤之威,其德自别。”这是一首七律,但不拘于对偶,是李白不愿受束缚的天性,实则当时也不像后来那么格律谨严。?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1. 关于鹦鹉洲大桥的诗句

关于鹦鹉洲大桥的诗句 1.有关“鹦鹉洲”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鹦鹉州”的诗句如下:

1、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李白(唐)《鹦鹉洲》

2、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李白(唐)《鹦鹉洲》

3、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唐)《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4、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刘长卿(唐)《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5、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李白(唐)《望鹦鹉洲怀祢衡》

6、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李白(唐)《望鹦鹉洲怀祢衡》

7、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李白(唐)《望鹦鹉洲怀祢衡》

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唐)《黄鹤楼 / 登黄鹤楼》

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唐)《黄鹤楼 / 登黄鹤楼》

10、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李白(唐)《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

水调歌头

作者: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背景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水调歌头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又食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即反对迁都。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一九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长江西部的一道拦河坝,或者指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刘开添作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

4.有关武汉长江大桥诗句

卜算子 (宋)李之仪

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情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满江红 游武汉长江大桥

隔岸龟蛇,心相恋,何曾欢聚?都恼那,大江横阻,,断肠难诉!霭霭白云随意渡,悻悻黄鹤乘风去,叹孤楼烟雨伴离愁,凄凄苦.

精卫恨,今可补,天地变,鱼龙舞.看霓虹飞跨,北南联住,喜助牛郎逢织女,狂呼崔灏收诗句,甩俄人,中国展宏图,惊天赋.

5.形容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关于泰山的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关于苏州的诗 《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海楼》“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涵剑彩,宝刹摇星影。

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 《别苏州》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描写西湖的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梦 垂柳依依 西湖暖风醉游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

6.写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有哪些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九五六年六月

刘开添《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挺挺大桥吟不得。

7.描写大桥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陆游《沈园二首》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王建《雨过山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志南《绝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张谓《早梅》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 徐俯《春游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张旭《桃花溪》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