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_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诸葛亮典故四字成语故事

2.诸葛亮成语故事

3.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4.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5.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要短一点的

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_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诸葛亮典故四字成语故事

       1. 诸葛亮的四字成语故事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鞠躬尽瘁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成败利钝

       

        凌上虐下;虎踞龙盘;

        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豺狼之吻;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展开成语:

        三个臭匹匠,赛过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鞠躬尽瘁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

        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豺狼之吻;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仁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收起

2. 四个诸葛亮的故事四字词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欲擒故纵、鞠躬尽瘁、伏龙凤雏。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 [1] (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衍生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3. 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典故

        隆中对,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4. 成语典故 诸葛亮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1、成语:三个臭匹匠,赛过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2、迷语:称谓机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猜:称谓一)谜底: 参谋长电脑词语谜 三臭皮匠凑诸葛亮 (猜:打电脑术语一)谜底: 联机广告用语 三个臭皮匠,凑成诸葛亮 (猜:打广告用语一)谜底: 设计合理旅游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猜:打旅游用语一)谜底: 集体包机昆虫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猜:打昆虫一)谜底: 蜘蛛环保、消防 诸葛亮守空城 (猜:打环保词语一)谜底: 环境设计 带格谜 诸葛亮扎草船 (猜:素胫《水浒传》泊号一、泊人二)谜底: 没羽箭、孔明、解宝3、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仁义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4、名言警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三国?诸葛亮: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三国?诸葛亮: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 非宁静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 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 勤攻吾之缺。三国?诸葛亮: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三国?诸葛亮: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诸葛亮: 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诸葛亮: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三国?诸葛亮: 有文事必有武备。

        三国?诸葛亮: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谢谢。

5.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2、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4、七擒孟获。

        据悉孟获是个性情急躁的人,他善于使用弓箭,在当地很有威望,要是降服了他,对治理南中大有好处。诸葛亮用了一个小小的计谋,活捉了孟获,把他待如贵客,请他喝酒吃肉,把他领到自己军队面前,让他观看蜀军阵容。

        孟获看了,心中不服,诸葛亮把他放了。孟获第二次和蜀军交锋,又被活捉。

        诸葛亮见他不服,又把他放了。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连七擒七纵,使这个南中有影响的人物,终于心服。

        当诸葛亮还要放他时,他对诸葛亮说:“您像天神一样,从今以后,南中人再也不反叛作乱了。”九月,三路大军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会师,最后平定了南中叛乱。

        5、火烧赤壁。 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

        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

        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 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

        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

        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成语故事

       智取陈仓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七擒七纵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舌战群儒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负重致远

       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着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势如破竹

       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如嚼鸡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坚壁清野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成语故事

        诸葛亮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呢?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几篇诸葛亮成语故事,以便阅读!

       

三国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国成语故事:桃园结义

        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三国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机妙算。

       这个……故事很多。

       3。欲擒故纵。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里选取的是一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周瑜造十万支箭用于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计。但不知,当日诸葛孔明算准时机,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其随从完成后,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恐让曹军看出破绽。三人心有一计,但只不说,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一样。后曹军果然中计。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

       “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是民间俗语,已经熟到了皆知的地步。可是你有时偶尔一想,“三个臭皮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顶个诸葛亮”是讲干活吗?显然不是;是讲力量吗?三个人的力量显然比一个人大,显然这并非题中之义;是讲智谋吗?显然这才是这句俗语的要义,可是三个臭皮匠,他们可能连行军打仗都没有见过,怎么比得上诸葛亮呢?要知道诸葛亮是打仗的,讲军事的,这是哪门对哪门啊?如果要说群体的智慧,可也得和战争沾边啊,和战争没怎么沾边的三个臭皮匠,怎么能够比得上诸葛亮呢?显然,这比喻实在是有点问题。 皮匠,也就是城里街上或者村上做皮毛生意的,像做皮衣啦,皮棉啦,皮货啦,等等,今天也可能是做皮革生意的,他们当然有来自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只是这经验和智慧实在跟战争不沾边。对于诸葛亮和皮匠而言,显然是各有各的智慧,皮匠有皮匠的智慧,诸葛亮有诸葛亮的智慧;他们的智慧是不同的。拿皮匠的智慧去比作行军打仗的智慧,这是哪门跟哪门啊?他怎么能同习惯于行军打仗、天天讲谋略的诸葛亮比智慧呢?显然,这里面有个错位的问题。

       错位在哪里呢?——错位就错在声音的讹用上。

       近日翻读朱正的随笔集《思想的风景》,见其中有一短文《皮匠辨》,文中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大约是说明群众的智慧吧,一个不如二人计嘛。人多,各有各的经验,各有各的知识领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大家凑起来,互相补充,纠正,结果总会比较好。一个再高明的人,总不免有他的局限性,他独自作出的决定往往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最准确的。就说诸葛亮吧,尽管正史上说他‘将略非其所长’,可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怎么民间谚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他呢?

       “为什么是三个皮匠,而不是别的铁匠、砌匠、花匠,或别的裁缝、老农之类呢?依我看,‘皮匠’应该写作‘裨将’才对,裨将也就是副将(在战争中多冲在第一线上的),所谓偏裨,指的是中下级军官,这才和战争有关,也才能同军事家诸葛亮比一比高低了。”——这一段话,分明是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候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稳位军中帐的诸葛亮来得正确,来得实在和有效。“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或:顶个诸葛亮)。”这才是这句谚语的原义和原字。也就是说,后人以讹传讹,将“裨将”讹成了“皮匠”——这毕竟是同音字,而且容易写,容易记,容易为文化不高的民间百姓口头上使用和口口流传。就像中国老百姓许多同音讹用一样,比如将杜拾遗(杜甫)写成杜十姨(见《聊斋志异》)、梁武帝讹成梁五弟(见《彷徨·长明灯》),又像辛亥革命期间的乡下偏僻的农民,像阿Q一样,将自由讹成“柿油”,所以“裨将”讹成“皮匠”也就毫不奇怪了。只是不知何时,它由“裨将”讹成了“皮匠”?——那实在不是我们所能知道了。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要短一点的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机妙算。

       这个……故事很多。

       3。欲擒故纵。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里选取的是一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3、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

       好了,今天关于“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诸葛亮成语有关的成语故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