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花枝打三个数字_连理枝头花正开打一生肖
1.谁能为我提供一些有关"莲(荷花)"的成语、谜语、歇后语!!!
2.连理枝头花止开后一句是什么
3.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4.连理枝头花正开莫怨东风当自嗟什么意思?
红楼梦里常用的十种酒信,你查找一下:
传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树7(7、17……)和暗树7(七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猜谜
群众性的智力游戏。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筹令
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1982 年,在江苏丹阳县丁卯桥出土的金龟背负《论语》玉烛筒一种,酒令筹五十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筹令。
占花名
若干根签放在签筒里,每根签上画一种花草,题一句旧诗,并附有饮酒规则,行令时一人抽签,依签上规则饮酒。
花签内容如下
杏花 仙瑶极品 **枝头春意闹 得此,定遇有缘人,共贺一杯。
梨花 清贤雅致 梨花一枝春带雨 得此签者,遇贵婿,共贺一杯,共饮一杯。
梅花 清姿傲骨 梅花竹里无人见 自饮一杯,下家掷。
木槿花 韶华瞬尽 榆钱落尽槿花稀 在席者各饮三杯,迎冬。
菊花 幽香傲霜 篱菊缄香待晚晴 自饮一杯,梅花陪饮一杯。
蔷薇花 绝胜佳人 无力蔷薇卧晓枝 海棠花陪饮一杯,同年、同姓者陪饮一杯。
桃花 随聚随分 轻薄桃花逐水流 自饮一杯,上、下家各饮一杯。
水仙花 淡雅清幽 种作寒花寄愁绝 在席众人,生肖属阴者共饮一杯。
海棠花 冰肌玉骨 月窟仙人缝缟袂 自饮,生肖为五行中金者,坐于西者,身着白者,生于秋者,均各自陪饮一杯。
荷花 霞光呈祥 淡妆浓抹锦云中 共饮一杯,杏花独陪一杯,上家掷。
芙蓉花 清姿独占 秋江寂寞不怨风 自饮一杯,牡丹独陪一杯。
芍药花 风姿卓越 有情芍药含春泪 自饮一杯,荷花独陪一杯。
牡丹花 艳占魁首 绛罗高卷不胜春 为群芳之魁,在席者共饮三杯;芙蓉、芍药均再各陪饮一杯。
藏钩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
“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
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
一样。
射覆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后来演变为红楼梦里的那种,通过诗句猜物。
参考:红楼梦中的射覆
书中六十二回原文:探春道:“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来,“从琴妹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皆掷的不对,直到香菱方掷了一个三。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的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我试着解释下,不一定对哦。
◎首先宝琴和香菱的射覆
宝琴的老字——,因为她随眼看到门斗上“红香圃”,就暗覆“圃”字,即“吾不如老圃”,宝琴覆的暗含一句“药圃寻花鹤伴行”或者 “遥知药圃晓经劚”, 这句覆诗文本里说出来,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哪句,呵呵。总之,射一个“药”字。香菱首先要猜到“圃”字,再射到“药”字就算对了点,也就是射中了。湘云猜的也不一定对,但文本没再说,暂且这样解释。
◎再来看探春和宝钗的
探春的人,看到席上的鸡,所以暗覆了“鸡”,暗覆的诗句“鸡栖于埘”,暗射“埘shi”。由于人比较广泛,所以宝钗很难猜到覆字射字。所以探春添了一字,窗。宝钗看到席上有鸡,想到了“鸡窗”“鸡人”二典,猜到覆字“鸡”
※鸡窗的典故:晋朝的兖州刺史宋处宗,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后以“鸡窗”指书斋。
※鸡人的典故: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比如22 回的灯谜,宝钗(黛玉)那句“晓筹不用鸡人报”.宝钗也猜到了“鸡栖于埘”,**“埘”字。如果宝钗没猜对,探春可以再提示。
※《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平常红楼群里玩的的射覆,要射的覆字已经说出了。
宝琴和香菱的就是
宝琴:吾不如老圃,覆药
香菱:药圃寻花鹤伴行。
探春和宝钗的就是探春:人窗(鸡人鸡窗典故),覆鸡
宝钗:鸡栖于埘
相比红楼梦的是不是很小儿科?
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红楼梦》中下酒令共有六处: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中,宝玉提议行酒令;第四十回在大观园中有刘姥姥在场行酒令;第六十二回行拈阄酒令;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上行酒令;第一零八回薛宝钗生日行酒令;第一一七回贾蔷、贾环、王仁等在外**喝酒行酒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酒令是饮酒助兴取乐的游戏。《红楼梦》通过酒令游戏丰富了艺术形象生活空间,酒令又得到艺术的展示。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酒令 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杏花——瑶池仙品(探春)
酒令 日边**倚云栽。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老梅——霜晓寒姿(李纨)
酒令 竹篱茅舍自甘心。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海棠——香梦沉酣(湘云)
酒令 只恐夜深花睡去。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荼縻花——韶华盛极(麝月)
酒令 开到荼縻花事了。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并蒂花——联春绕瑞(香菱)
酒令 连理枝头花正开。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酒令 莫怨东风当自嗟。
《红楼梦·花名签酒令》 - 桃花——武陵别景(袭人)
酒令 桃红又见一年春。
酒令三首(第六十二回)
这是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的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时宪书,即旧时之历书。
其一(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
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
何来万户捣衣声?
其二(史湘云)
奔腾而砰湃,
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锁缆孤舟。
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那有桂花油?
其三(史湘云)
泉香而酒冽,
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
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酒令已于中见到多次。酒令内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运给涂上了一层象征性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湘云幼小时先丧父母,家业凋零,后来又丈夫早卒,青春孀居,其生活历程也像江上孤舟,几经风涛。
这一回“醉眠芍药裀”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之笔。这里,不但用红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谁能为我提供一些有关"莲(荷花)"的成语、谜语、歇后语!!!
香菱"连理枝头花正开"句(六十三回) 这一句是香菱掣出的.签上画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此句出自宋·朱淑贞 《惜春》(一作《落花》)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仅从花签上的诗句看,这里似暗示香菱将有婚姻喜事.但实际花签的用意却在原诗的后几句."妒花风雨便相摧",正点出香菱在妒妇夏金桂摧残下,备受欺 凌折磨的遭遇.后两句则暗寓香菱终归得不到"青帝"的保护,只能"莲枯藕败","纷纷落翠苔".连理枝: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花木.常用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中黛玉所占芙蓉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不要怨恨东风,还是哀叹自己命运不好吧).,9,该你倒霉就不要怨别人 想想自己吧 `,2,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红颜遭妒啊!,1,倒霉时,不要光怨别人,更多的是要检讨一下自我,0,当你不顺时,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怨自艾,要主动找原因。,0,
连理枝头花止开后一句是什么
一、并蒂莲——香菱
并蒂莲——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宋·朱淑贞《落花》(《惜春》)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二、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三、爱莲说 ——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分类: 休闲/爱好 >> 花鸟鱼虫
解析:
妒花风雨便相催
落花
南宋? 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落翠台。
连理枝头花正开莫怨东风当自嗟什么意思?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朱淑真《落花》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香菱"连理枝头花正开"句(六十三回) 这一句是香菱掣出的。签上画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 此句出自宋·朱淑贞 《惜春》(一作《落花》)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仅从花签上的诗句看,这里似暗示香菱将有婚姻喜事。但实际花签的用意却在原诗的后几句。"妒花风雨便相摧",正点出香菱在妒妇夏金桂摧残下,备受欺 凌折磨的遭遇。后两句则暗寓香菱终归得不到"青帝"的保护,只能"莲枯藕败","纷纷落翠苔"。连理枝: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花木。常用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红楼梦>中黛玉所占芙蓉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不要怨恨东风,还是哀叹自己命运不好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