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_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并写出主人公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三个和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
2.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4.关于 三国故事 的成语
三个和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三国详细介绍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
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过关斩将(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乐不思蜀(刘禅被封为安乐侯后,司马昭问曰,思蜀国呼,禅曰,不思)
望梅止渴(曹操大军缺水时,曹操骗大家,前边有片梅林,士兵们流出口水来就解渴了)
舌战群儒(诸葛亮赴东吴,联盟对抗曹操时,与东吴群臣辩论)
大意失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 )
七擒七纵(诸葛亮妙计七擒七纵蛮王孟获)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篡魏之心)
六出祁山(诸葛亮北伐魏国,皆无功而返)
初出茅庐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
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的释义: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5、三顾茅庐: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邀请诸葛亮为之效力。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6、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关于 三国故事 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成语故事有: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身在曹营心在汉、欲擒故纵、乐不思蜀、刮骨疗毒、计收姜维、计取陈仓、苦肉计、江东赴会、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张飞赔罪、设连环计、义放曹操、桃园结义、水淹七军、诸葛亮吊孝 、辕门射戢 、黄忠请战 回荆州、 横槊赋诗 、三英战吕布、 曹操献刀 、单骑救主 、马跃檀溪 、初出茅庐、过五关斩六将、 捉放曹操 、桃园三结义 、大意失荆州 、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懊悔无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慢少礼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傲睨得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傲睨自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安身之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不成体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宝刀不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倍道而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不置褒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尝造花园一所;造成,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龙肝凤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龙肝凤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一臂之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不出所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出言不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名不虚传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探囊取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呼风唤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膊上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大仁大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抵足而眠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诡计多端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鼓角齐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缓兵之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孔孟之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宽以待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老弱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闷闷不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万死不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笑容可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心术不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忍辱偷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怒目而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能征惯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威风凛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休声美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削铁如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招兵买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天愁地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推诚相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土鸡瓦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隐介藏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无名小卒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物伤其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引虎自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有机可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好了,今天关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