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声响起来

2.怎样写对联的结题报告

人声鼎沸造句短一点_人声鼎沸造句简单断句

汉语拼音知识点

①准确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②准确读出轻声和儿化音节。

③会按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能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④能准确熟练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⑤知道大写字母的用法。

字母表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o s

整体认读: zhi、chi、shi、ri、zi、ci、si

yi、wu、yu、ye、yue、yin、yun、ying、yuan

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有时要大写,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 汉语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ang Hui(张辉)Z和H要大写。姓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Wang lao shi(王老师)W要大写。但“老”“小”“大”“阿”等称号,开头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如Xiao Liu(小刘)X、L要大写。

2. 汉语地名、专有名词(如书名、机关、团体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Bei jing(北京)B要大写,Shang hai(上海)S要大写,Ning bo (宁波)N要大写。如果专有名词是词组,要按词连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的第一个字母Z,人民的第一个字母R,共和国的第一个字母G都要大写。

3. 每个整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果是诗歌,每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 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每个字母都大写。

汉字知识点

①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②能辨析学过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修改错别字。

③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据词定义。

④能用钢笔写字,书写速度不少于每分钟20个字,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用毛笔临帖,结构匀称,纸面干净。

下列各字都有多种意思,它们在不同的词语中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表示。

望a向远处看b盼望,希望c探望d名望

喜出望外()一望无际()德高望重()

满a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b使满c达到一定期限d全e满足f骄傲

满不在乎()场面爆满()心满意足()

词语知识点

①能正确读写学过的常用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大部分会用。

②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辨析近义词,能正确搭配使用。

③能按一定要求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用“严”字组词,恰当地填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号里。

王老师非常关心爱护我们,对犯错误的同学总是耐心地批评教育,从不()指责。他经常教育我们要()要求自己,对待学习要()认真,关键时刻要经得起()的考验。

填字成词,再按要求写序号进行归类。

a水流()急b手忙脚()c五光()色

d眼()手快e翠()f汹涌澎()

g五彩()h()山()岭i微波()

表示水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知识点

①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②掌握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③通过缩写练习,从感性上区别句子的主干和枝叶;通过扩句练习,把句子写得更具体、生动。

④能运用常用词语、关联词语造句,做到文从字顺,意思完整。

⑤会修改常见的病句。

⑥掌握几种常见句式的变换。

句式变化包括:

①“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②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③直接引用和间接叙述互换。

④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⑤归并意思相关联的句子。

⑥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如果……就……即使……也……

()明天下雨,渡江活动()照样举行。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改期。

只有……才……只要……就……

()打个电话,维修部()会派人上门修理。

这么大毛病,我也没有办法修了,()请维修部派人上门,()能修好。

标点符号知识点

①综合运用学过的常用标点:句号、问号、逗号、顿号、冒号、引号、叹号。

②认识分号。

③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和意义。

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他可没这样读,他读出来的意思正好和住人的相反,你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词语积累知识点

①对义务教材中要求学上掌握的词语,进行系统复习,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再次回顾、默写。

②掌握常用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③了解构词规律,懂得各类词的特点,对词语进行归类。

叠词的形式有:

AABB式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ABAB式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ABAC式有权有势大摇大摆

AABC式恋恋不舍姗姗而来

ABB式静悄悄软绵绵

模仿词语结构,写词语的有:

①什么—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头重脚轻 语重心长

②什么—怎么样:手脚发软四肢无力

③并列的四种事物:天地山水花木禽兽

④两个相关的动作相连:敲敲打打推推搡搡

⑤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顾此失彼有口无心

⑥给一种状态程度加深的:烫——(滚烫) 热——(火热)

⑦事物—这种事物所呈现的色彩:瓦蓝梨黄

⑧颜色—叠词:红彤彤绿油油

⑨两个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出没涨落

⑩两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开放凋谢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菜谱中的错别字。

冷盆:烤带豆红烧蕾笋泥骡蟹湖

热菜:爆炒虾仁清炒何兰豆葡萄闷鸡块平姑肉片

点心:印度飞屏八保饭

水果:糖水菠箩甘庶

古诗分类:

按作者分:如李白的诗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王维的诗有《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等。

杜甫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按内容分:

写四时风光中的春天的有:《风》《咏柳》《春晓》《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晚景》《春日》《游园不值》《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等

田园风光:《江南》《村居》《小池》《池上》《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所见》《咏鹅》《忆江南》《书湖阴先生壁》《乡村四月》

山川奇景:《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江畔独步寻花》《山行》《浪淘沙》《敕勒歌》《题西林壁》《鹿柴》《望洞庭》

边塞烽火:《凉州词》(二首)《出塞》《塞下曲》

浓浓乡愁:《静夜思》《枫桥夜泊》《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州》《早发白帝城》《清明》

依依惜别:《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人生感悟:《乐游原》《登鹳雀楼》《江雪》《渔歌子》《竹石》《石灰吟》《夏日绝句》《墨梅》《蜂》《寻隐者不遇》

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悯农》(二首)《江南春》《江上渔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示儿》

儿童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常成为诗人的写作对象。我们读过的古诗中,就有不少写到了古代的少年儿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写的是一个跟师傅隐居山间的少年形象。你还能默出几句描写古代少年儿童生活的诗?默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诗的题目。

月亮美丽、圣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写过月亮。请从你读过的古诗中选出带有“月”字的诗句,默写在下面。

1、题目()作者()

2、题目()作者()

3、题目()作者()

读了《细雨蒙蒙》一文后,你能用学过的古诗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心情吗?

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将下面的古语名句与意思相近的谚语、词语连上线。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熟能生巧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请你选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①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②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漠》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德]尼兹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法]巴尔扎克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英]培根

③描写“积累”的谚语:

千条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阳; 聚尘土而泰山; 燕子衔泥垒大窝。

④描写“春光”的古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贺之章的《咏柳》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⑤描写“离别”的古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赠汪伦》 高适的《别董大》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例如:

(1)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古诗牌”。

(2)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餐厅、体育馆、图书阅览室……

(三)巩固练习。

1、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可以有: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读后感等。

2、根据要求写。

(1)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

(2)写出表示“革命烈士气节”的成语。

(3)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4)写出两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5)写出两首“表达爱国热情”的古诗。

(6)写出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7)写出两首描写“友情”的古诗。

(8)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9)写出两句 “农谚”。

(10)写出两句反映“气候”的谚语。

3、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可以用合适的名言佳句,也可以自己创作。

(1)学校花圃:

(2)音乐教室:

(3)实验室:

(4)学校餐厅:

(5)体育馆:

(6)图书阅览室:

习作知识点

(1)能自拟题目或根据命题写简单的记叙文。

(2)能根据需要写各种应用文。

(3)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有一定速度。

(4)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难点与对策

(1)学会审题。

(2)重视选材。基本要求是:①紧扣中心②详略得当③力求新意④富有真情实感。

(3)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4)材料作文的类型主要有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

(5)应用文要掌握不同的写法、格式。

(6)要重视在平时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了解身边发生的事的好习惯。

自从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后,“非典”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里,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非典时期的非常措施,非常经历,非常经验。然后要求写一则启事“非典时期之非常措施”,一篇作文“非典时期之非常经历”。

根据提供的材料为小明一家设计对话情景。要求:突出人物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注意标点符号,准确运用“××说”的三种不同位置状态。

〔新闻选摘〕根据杭州市教育局的安排,从今年开始,杭州市将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两假期改为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实行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春假时间为“五一”节前后两周;暑假时间从7月中旬到8月底;秋假时间为11月的第一周;寒假时间为三周左右,即农历除夕前5天和除夕后15天。爸爸、妈妈和小明看到这则报道后,议论纷纷:

掌声响起来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木兰诗》中的“ ,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 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它huāng cǎo qī qī( ),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一切都是shùn xī( ),一切都将会过去。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 dǎo( ) 的钟声也响了。

 (4)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jìn xīn xuè( )。

 3.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 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的庙会,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B.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D.《好人好报》专栏是借助新闻媒体 去寻找、宣传、学习好人,让好人好事鲜为人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好人的命运。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提示。(删掉“不”)

 B.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删掉“能否”)

 C.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D. 2016年的“读书活动月”,我校开展了“硬笔书法大赛”、“手操报”和“温馨家园”评选等。(“开展”改为“举办”)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 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 。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口技》,完成题。(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J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选出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好的) B.妇抚儿乳(喂奶)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D.两股战战(屁股)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8、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

 B.文章开头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的简单,是为了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C.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二)(9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9.解释下面划线的词。(3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咨其风土 咨:

 (3)必无所疑乃已 已:

 10.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2分)

 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1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4分)

 (三)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15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12.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6. 13.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17.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8. 15.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什么作用?并结合全文,分析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6.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⑴ ――议种瘪种 ――⑵ ――给儿新生

 18.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9.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50分)

 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会在你失望时给你鼓励,扬起你自信的风帆;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会在你高兴时给你祝福,分享你成功喜悦……正是因为有了他(她),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色彩,我们的心中才盛满感动。在人生的路上,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人?

 请以“有这样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参考答案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独坐幽篁里 (2)散入春风满洛城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深邃 崎岖 鞠躬尽瘁 锲而不舍(每词1分 每词错漏一个字扣1分 扣完该题分为止)

 3、B

 4、D

 5、略 (从句义、句式两方面给分)

 6、B

 7、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很像.(2分)凡事应该有的,没有一样没有的(凡是应该有的,全都具有)(2分)

 8、D

 9、放下 询问 停止(每词1分)

 10、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划对一处1分,划多或划少一处扣1分)

 11、(“自少至老手不释书”说明顾炎武读书勤奋;“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顾炎武治学严谨;“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顾炎武读书非常专注。)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严谨、专注的特点。(没少写一点扣1分,括号内的文字不要求写)

 12、(4分)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13 、(4分)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14、(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这些温暖心窝的话语比作永不凋零的花朵,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15、(4分)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2分)

 16、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一个要点2分) 16.挑种种地 种下瘪种(一个要点2分)

 17.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2分)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2分)18.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2分)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3分)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怎样写对联的结题报告

掌声响起来1

 记得那是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还非常清楚的记得那课题叫《中华少年》,这是一篇抒情诗,每个班级在展开诗歌朗诵比赛,我们班也不例外。

 我还有其他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队,其余同学也都找到了自己队伍因为这是小组竞赛。

 我们为了取得胜利,每天早晨都要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排练,起初我们读的不怎么好,但听着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两个同学朗读的《中华少年》我们顿时丧失了信心,我觉得我们不可能胜出比赛,没有希望能拿到奖品。可就在短暂失去了信心后,xxx鼓励我们要团结,不要放弃,哪怕我们拿不到奖品,我们都一定会有所进步的。终于我们恢复了信心,一鼓作气放学排练了两个小时。

 比赛即将开始,我们借了老师的扩音器觉得效果会好一点。

 我从白茫茫的雪山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我从蔚蓝的大海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我从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雄鹰

 经过激励的比赛过后,我们的成绩并不是多么理想。可我们人就觉得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最高水平,决定到操场上去挑战自己,争取读得更好。

 这次没有上台那么紧张了,我们拿出了最好的状态。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禁叹

 这就是我们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突然我们的背后响起了掌声。这时,我们才发现张老师在我们背后默默地鼓掌,我们也自己鼓了掌。

 掌声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的鼓掌,为我们的努力鼓掌。

掌声响起来2

 事情发生在我读三年级时的一个中午。

 那一天,同学们刚吃完午饭,正愉快地聊着天,老师便走进了教室,宣布:下周我们来举行诗歌朗诵会,但缺少一个主持人。说完,老师便看着同学们。

 教室里一瞬间炸开了锅,不少跃跃欲试的同学已经自荐,向老师报了名。我既有点兴奋,又害怕第一次做主持人会把事做砸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也向老师报名了。经过筛选,老师郑重地开口说:我选罗京做主持人,他平时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上公开课时不胆怯。我听着老师的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周围没选上的同学一脸沮丧,但还是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

 回到家里,我将老师发给我的节目表做成了主持稿,开始对着镜子练习。刚开始我支支吾吾地,话总是说得不连贯,没有感情。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语言流畅了起来,说起话来也充满了激情。

 我请妈妈当观众,我要看着观众,不能一直埋头看着主持稿,不然怎能主持好节目呢?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我一次又一次地笑场,这还不算困难的,最难的是当观众盯着我时,我总会紧张地断句。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点子看着教室后面的墙壁,这样子,既不会紧张,又避免了埋头看主持稿了。我看着教室后面的墙,练了几次,心中渐渐有了自信。

 朗诵会如期进行,上台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过我没有出现差错:现在由某某同学开始朗诵。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下一位同学表现如何?有请班级诗歌朗诵会,在我的主持下,完美地落幕了。当我正要回到座位上时,老师开口了:这次朗诵会除了表演的同学外,其实还有一个同学值得表扬是罗京同学!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同时报以我热烈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可那掌声仍然在我耳边回荡。

掌声响起来3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观看清泉社区“老年人文工团”在社区广场举办的演出。这些老年演员尽管都是业余的文艺爱好者,但他们还是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可是,坐在我旁边的老爷爷却始终没有鼓掌,只是静静地在座位上观看着台上的演出,表情异常严肃。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上台来,她要为大家演唱一曲耳熟能详的《北国之春》。悠扬的伴奏音乐响起了,那老奶奶拿着话筒唱完第一句,台下就一片哗然……这哪里是唱歌,根本没有一点儿节奏!老奶奶的嗓音近乎沙哑,时断时续地发出“刺耳”的声音。歌曲终于唱完了,老奶奶向台下谢幕,她一躬到底,可台下的观众并没有为她鼓掌。

 就在这时,我发现旁边的那位老爷爷已经泣不成声,不断用手擦拭着眼泪。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那老爷爷忽然对我爸爸说道:“麻烦你一下,替我为台上的这位演员鼓鼓掌吧!”“为什么鼓掌还要别人代替?”爸爸惊奇地问道。“我只有一只手,无法为她鼓掌。她是我老伴,患了咽喉癌,癌细胞已经扩散,上舞台是她最大的梦想,请为她鼓掌吧……”老爷爷已经泣不成声。“好!唱得好!”爸爸欢呼着。妈妈和我也伸出双手使劲地鼓起掌来。老爷爷也随着我们的掌声站起来,伸出唯一的一只手向台上的老奶奶挥手致意。台上的老奶奶向我们这边张望着,然后向我们这边又深鞠一躬。

 爸爸站起身来高声喊着:“朋友们,请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为台上的演员鼓掌,谢谢大家!”霎时间掌声雷动。在掌声中,我的眼眶湿润了;在掌声中,我也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眼泪在悄悄地滑落……

掌声响起来4

 生活中处处都有掌声,掌声是是一种真挚热情的鼓励。每一次掌声响起,留给自己的都是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走下讲台,耳畔依旧萦绕着热烈的掌声;每一次获得成功,掌声是最好的礼物;每一次跨上新的阶梯,我都会给自己一阵掌声。

 记得我**年级时。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口述我的作文。尽管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已经演练了无数次,但在我充满信心跨在讲台上的时候,忽然间望着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心里像惴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只觉得两腿都在微微地颤抖。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到口里的话又不知怎么地硬生生给哽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哑口无言。傻呆呆地站在那儿。两腿此刻似乎已被固定,仿佛有千万条藤蔓紧紧地缠绕着我,教室里静得出奇,似乎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楚。

 忽然,“哗----”一声声清脆而有力的掌声响起,催醒了我,我不由自主地抬了抬头,望见的却是同学和老师那信任的、鼓励的目光,此时此刻,一股莫名奇妙的温暖涌入我的心田,我的心中升起了一股勇气。我用清脆有力的语调朗读着文章,那如潺潺流水般的优美的语句从我的口中流出,连我自己都陶醉于文章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中,文章已经读完了,我向着全班同学与老师深深地鞠了个躬,“哗----”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那给予我勇气的热烈的掌声,我在掌声中走下了讲台,回到了我的坐位上,用笔在笔记本上轻轻地写下了一行字:掌声是对人最好的鼓励,不管在哪里,都要学会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

 人生是一条小船,掌舵者则是我们自己,在茫茫的人生海洋里,我们必须要面对那些大风大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给予自己信心,让我们用掌声伴奏,让掌声响起来!

掌声响起来5

 鼓励一个人有掌声,赞赏一个人有掌声,精彩之处有掌声,他人有掌声......

 元旦那天,因为没准备节目,采纳了们的意见:踢毽子比赛。曾经挑出来的选手们跃跃欲试,巴不得马上为大家露一手,有的赶紧跑到一边练了起来,生怕在台上出一丝差错,有的站在椅子上大声叫好。这场面,真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一组一组来,第一组的两位同学上来吧!“耳边传来老师清脆的声音。

 选手们提起毽子,脚灵活地动着,五彩缤纷的毽子在半空中舞着。一根根毛漂亮地飞舞着,在他们的脚上,挥洒自如。

 他们出色的表演很受大家欢迎,欢呼声一阵比一阵热烈,一阵比一阵响亮。

 最精彩的要数第八组的队员,仅仅一人就踢了六十多一次,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数:“一、二、三、四、五......”,当数到六十时,全场人都兴奋不已,脸上露出期待的目光,似乎在说:”还能继续吗?够厉害!”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他的模样轻松得很。天啊!已经六十五了!

 当他踢最后一下时,大家都报以震耳欲聋的掌声。我把手掌都拍麻了,还停不下来。我知道,这鼓掌是给予胜利者最好的奖励,有这掌声也就足够了。他十分高兴,两个本来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小月牙儿似的。

 掌声响起来,因为我们都在心底发出了最真挚的赞美!

掌声响起来6

 “初次登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四年级五班的教室里,一位男生正在朗诵。他的脸涨的通红。全班同学都静静的听着,紧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堂让全班同学难忘的语文课。一上课,老师就开始检查背诵古诗。大家都屏息凝神,不知老师会叫谁的名字。

 “高祥!”老是轻轻的点名。全班同学一怔,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怎么能叫高祥背课文呢?

 只有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高祥站了起来,用颤抖的声音背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刚被了一句,他就停住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过了一会儿,他又背下了一句。

 我静静的坐在位子上,手心却渗出了汗!高祥是我们三小队成员,他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大脑受影想,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常受人欺负。他对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整天沉默寡言。作为小队长,我决心帮他消除自卑,让他挺起胸膛走路,从人生的谷底爬出来。这节课的前一天,我问他:“同学们为什么瞧不起你,你知道吗?”他点点头。“你甘心吗?”他摇摇头。“明天语文课上检查背课文,你能争取过关吗?”他不回答。我鼓励他说:“我不相信你会被不过。只要你有决心,我来帮你。”他抬起头看了看我的眼神,说:“有!”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

 高祥还在一句接一句、结结巴巴的背着,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背完了,班里静得出奇,少顷,全班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用赞许的目光望了我一眼,把事先准备好的《掌声响起来》的歌词交给了高祥,让他读给同学们听······

掌声响起来7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爱好广泛的小男孩。我喜欢唱歌,会弹钢琴,爱好绘画……我最拿手的还是讲故事呢!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讲故事比赛,我当仁不让地参加了。报名之后,我每天回家都练习背诵,不到两天,我就把故事背诵得滚瓜烂熟。光会背可没用,关键还要会讲,所以,每天做完作业,我就对着镜子练习,尽量把每个句子配上适当的动作、表情。

 时间如流水,一晃就到了比赛的日子。

 参赛的小朋友一个个轮流上台讲故事,我的心在“嘭嘭”地跳着。终于轮到我了,虽然我准备得十分充分,可心还是禁不住地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呼……”我长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然后自信地走上台。就在我拿到话筒的那一刹那,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我讲的故事名字叫《大肚子蝈蝈》。大肚子蝈蝈是一只瞧不起人,只知道炫耀的虫子……当讲到大肚子蝈蝈得意地对小蚂蚁说话时,我翻了个白眼,一脸的不屑。下面的评委老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故事接近尾声,大肚子蝈蝈为了使自己的肚子变大,就不停地吸气。我就把自己当作蝈蝈,一边讲一边吸气,还挺起了自己的小肚子。随着“砰”的一声,大肚子蝈蝈的肚子爆炸了……掌声响起来了!观众席上的掌声如雷鸣一般,评委老师们赞不绝口,高老师满面笑容,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掌声响起来8

 有时候一个笑容,便能让人感受到春暖花开;有时候一句祝福,就能让人得到心灵的满足;有时候杯热牛奶,就能让人感受到人间温暖;有时候一个掌声,便能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掌声,能振奋人心!

 这节是朗读课,老师让同学上来朗读自己的作文,第一个上台的是一个声音甜美,讨人喜欢的女生,那个女生朗读得铿锵有力,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掌声过后,没人主动上来朗读,接下来老师开始点名上台朗读,我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老师点到自己。平时别看我大大咧咧,一到这会儿就双脚发抖,就像一只鸵鸟想钻进草堆,看不见人,于是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老师不点到我。可是事情偏偏不随人愿,还是被老师点到名了,被光荣地请上了讲台。

 霎那间,我嘴唇发麻,紧张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我手足无措地拿起作文本,开始语无伦次地朗读,“敬……敬爱的……老师,”我的嘴巴,不知怎么被胶带贴上了似的,说不出话来。突然我看了一眼李老师,他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还竖起了大拇指。接着,班级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使我恢复了信心与勇气。我胆子壮了许多,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开始流利的朗读了起来。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我还不是很好,但是李老师总是用十分期盼的眼神注视着我,我也不由得更有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我朗读完毕了。

 顿时,教室里又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使我得到了成功的满足,这掌声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掌声让我,陶醉了……

 是啊!生活中,有了掌声才会使每个人得到安慰和鼓励,恢复信心与勇气,取得成功。让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停地响起来吧!

掌声响起来9

 你有收到过特别的礼物吗?我就收到过。

 记得在我上一年级时,因太内向,与同学们不太熟悉,对老师更是陌生。

 这节是语文课,也可以说是交流课,老师要求我们一个一个发言。我前面是我们班的“话痨”,他一讲完,马上就要到我上去交流了。那时的我的心仿佛在热锅上煎:“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同学们会怎么看待我的交流?”“会给我差评吗?”“……不,不,肯定不会,一定是我没有自信才造成的……”

 同桌“学霸”似乎看出了我的神情,问:“马上就要到你上去交流了,你会紧张吗?”我想:“咦?她怎么会知道我的小心思呢?”我吞吞吐吐地说:“呃……这个么,我……我应该不会吧!”

 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有请我们班的‘小黄人’来交流,大家来听听她又是怎么看待这种事情的。”

 我拿着稿子,一步一步地走到台上,我走得很慢,以至于时间好像过去好久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站在台上的正中央,我因为内向,不敢在全班面前交流,迟迟没有开口。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都议论纷纷道:“她怎么还不交流呀?是不是她胆子太小,不敢说话了?……”主持人说:“她可能在全班面前有些害羞,我们给点掌声,给她些鼓励好不好?”

 下面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仿佛有了力量,我终于敢开口交流了,可是下面又开始议论纷纷了。

 “她的声音你听见了吗?”“她的声音就像蚊子叫一样,根本听不见。”

 主持人又说:“我们再给她些掌声吧!”

 下面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终于,在大家一次次的掌声中,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

 这就是属于我的特殊礼物——掌声,每当我露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个掌声,我也变得更加勇敢。

掌声响起来10

 在那五彩的童年里,生活就像一段绚丽多彩的彩带;在那天真的童年里,生活就像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曲。曾经有多少人为你的表演而鼓掌;曾经有多少次因你的成功而喝彩。童年,这个令人难忘的时段。

 记得我七岁那年,小提琴老师组织了一个大合奏,刚满七岁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合奏,就以为合起伙来“揍人”。我含着泪对妈妈说:“妈妈,荣老师真坏,他怎么让我打别人呢?”妈妈解释说:“合奏,是好多人合起来拉一首曲子。”听了妈妈的解说,我的心才放了下来。

 到了那天晚上,我把三首曲子拉了N遍,才去演出地点。八点零八分,我开始上台了,站在台上的我直冒冷汗,台下黑压压的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还有发出那不断变幻的缕缕光线,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看着老师,老师把双手一抬,表示把琴放到肩上。用手指一点,表面开始拉琴。我用发抖的胳膊拉着弓子,用哆嗦的手指按着每一个音符。台下的观众不时用手指比比划划,嘴里小声嘟囔。这时我看到了老师那温和而又带着鼓励的眼神,我镇定了,大胆地进入了状态。几分钟过去了,曲子也拉完了。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是那么坚定有力,是那么热情开放。那掌声激励着我,赞美着我。

 三年过去了,那掌声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掌声响起来11

 “孤独站在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心中涌无限感慨……”当这首歌曲唱响在我耳旁时,我心潮澎湃,掌声不仅又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我看过的`一篇作文,文章的题目已记不清了,但内容却时时在我脑海里翻滚。作者在参加一次演讲赛时,由于紧张,看到台下双双利剑般的眼神,在瞬间把演讲稿忘了。但忽然台下传来了一阵如雷贯耳的掌声,他看了看,是他的同学,用掌声传递着对同伴的鼓励。他镇定下来,清清嗓子,声音宏亮而优美地将演讲进行到底,这时他的同学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他哭了,同伴与他的情谊化成了掌声久久回荡在会场内。

 掌声响起来,掌声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一个不经意间的掌声,会给予别人莫大的鼓励。

 在运动场上,看到运动健儿的努力拼搏,你应把掌声献给他,不管他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他都应该得到我们的掌声,我们的掌声也应送给他。在竞赛场上,看到选手行云流水的答复,你应用掌声献给他,掌声是我们对他的肯定,是我们给予他一种无形的放松,是我们对他的美好祝愿。在晚会上,看到演员精彩的表演,你应用掌声献给他,掌声是对他辛勤劳动的回报,掌声是对他汗水凝成的胜利的鼓舞,掌声是人类光辉而美妙的声音。

 在田野里,对着长大的麦苗鼓掌,这是对农民的赞赏;在路边,对着干净的马路鼓掌,这是对清洁工的赞赏;在十字路口,对着警察鼓掌,这是对他们无比的崇敬。

 掌声,不管对着谁鼓掌,他都散发着光辉,闪烁着和谐社会的乐章。

 掌声响起来,让赞赏这个美妙的音符在这片蓝天碧水上生根发芽,让掌声传遍每个人的心中。

 掌声响起来,让爱传承!

掌声响起来12

 掌声不仅仅是献给个人获得的某种荣誉,还能献给我们一片小小的爱心。“衣加衣”助学温暖活动的那一次仪式上,我听见了来自大家肺腑深处的掌声。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衣加衣”助学温暖行动,给青田镇的小学生捐赠衣物。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了自己家中七八成新的衣物,少则一件,多则五件,总之是人人参与,献出爱心。一周后的升旗仪式上,我听见了同学们的掌声,令人感动得落泪。

 周一升旗仪式上,每班同学都拎着一袋袋衣物,这就是几天来我们捐赠的衣物。古塘街道的爱心车缓缓地开进了校园。在一片音乐声中,我们心中那最真挚的一面被唤醒了,许多同学的眼眶中闪着晶莹的泪花。各班代表整齐地排成一队,一改往日喧哗的景象,秩序井然。冬日寒冷的操场上,我却感受到了一股股涌动的温暖。随着主持人一句句撼动人心的话语,我们眼前出现了两幅画面:青田的小学生们在寒风中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正瑟瑟发抖;当接收到我们捐赠的衣物后,他们的脸红润起来了,漫漫上学路变得不再艰辛。

 看着装了满满一车的衣物,掌声顿时响起来了。先是一个人,接着全校师生都鼓起掌来。我们在为自己鼓掌,也在为别人的爱心鼓掌!就像一次爱的暴风雨,真挚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掌声仿佛在为那辆载满衣物的爱心车送行。我们相信,大家的爱心会传递得很远很远……

掌声响起来13

 什么声音是最美妙的?是赞美的声音。但当我们情感已超越语言的表达时,我们便以“掌声”代替了语言。

 掌声,赞许之声,美妙的声音。

 再一星期,就是三年一次的钢琴表演,那个表演十分盛大且特别,想在台上待五分钟,便需要在台下苦练五年。而我当然也不例外,练习了十分长久的时间,才等到机会可以在那令人向往的舞台表演。

 今天我终于可以站上那舞台了,在准备时,非常的紧张,不断的告诉自己“只须将自己的情感转成琴声,表达给观众就好了!”。当我坐上琴椅,还是微微的颤抖,我开始弹奏,但弹奏时,我并没有听见琴声,只看见自己的手指在琴键上不断滑动,专心的以琴声与观众交流,当我的手指落在最后的琴键上──我演奏完毕。

 我走向台前,静静的鞠了躬,台下鸦雀舞声,我心想难不成弹得极差吗?连些微的掌声也没有──突然台下爆出了热烈的掌声,我感到赞许在我心中轻轻的跃动,在我体内无声的共鸣,我想我的钢琴得再练练了,因为我输了,我输给那平凡简单的声音──掌声,那掌声充满了赞美,很饱满。听起来像那整谷的蝴蝶,一起拍动翅 膀飞向那蔚蓝之空,飞向那蓝蓝的天空,飞得很远,飞到深深苍穹,飞进我原是冰冷的心──令人感到好暖和。我也不禁举起了双手,拍动手掌,以掌声回应欢众 “谢谢你们,我收到你们的赞美了,谢谢!那赞美真的好温暖、好美”。

 掌声,感谢之声,美妙之声。

 我想我忘也忘不了那悦耳的声音,那很美很令人动容,是一种神奇的声音,不必以语言表达,不用复杂的节拍与音调,是简单而不凡的声音。

 轻易的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掌声,是一种艺术,华丽而不做作的声音,我想我好好珍惜那短短十秒的掌声,因为那很美,美得醉人。

掌声响起来14

 老师踏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掌声响起来’。”同学们说:“不就是鼓掌吗?有什么好玩的?”老师说:“当然不是啦,我这有一个玩具,请一个同学先出去,然后我把这个玩具藏起来,再让这个同学进来寻找,如果他挨近目标,你们的掌声就要大,如果远离目标,你们的掌声就要小点,寻找的时间是三分钟,三分钟内找到,玩具就是他的啦。”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看谁能上来找,有的同学眼中都是期盼,但嘴里不自信地说:“肯定选不上我。”有的使劲举起手说:“老师,老师,选我!”有的指着荣令业说:“选他。”得到老师允许后,荣令业便蹦蹦跳跳地走出门,背对着大家,老师急忙把玩具放在唐晨睿的手里,唐晨睿赶紧把手机放进了书包的小口袋里。“可以了。”荣令业进来了,他走到第一组的唐晨睿的座位旁时“啪啪啪”掌声雷鸣,像要把地震碎一样,大家的脸胀得通红,手也拍得通红就像一块块红烧牛排。可是荣令业还是没有找到,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说:“荣令业,玩具在唐晨睿的书包里。”荣令业赶紧跑到唐晨睿面前,如强盗一样把唐晨睿的书包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找不到唐晨睿的玩具,荣令业以为唐晨睿藏在身上,就在唐晨睿的身上翻翻衣服口袋,又准备去找裤子上的袋子,唐晨睿笑得东倒西歪,他实在忍不住了说:“别挠我痒痒了,玩具在我的书包里。”荣令业不好意思地说:“我还以为你藏在身上呢?”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我很开心。掌声响起来,快乐也飞扬起来了。

掌声响起来15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当然会有成功,而随之伴来的那就是掌声了。现在我就把我印象最深的那一次讲给你听。

 记得那是刚转来学校的第一次“班干部竞选”。班队课的铃打响了,窗边也闪现了老师的身影。原本心里就紧张,现在似乎觉得心都快跳出体外了。我紧紧攥着发言纸,一边却在做着深呼吸,当然,这怎么可能会让我的心平缓起来。

 老师走上了讲台,说:“今天的‘班干部竞选’正式开始,准备好的同学上台开始演讲!”停顿了几下,有人上台了。看着他信心满满的,心里更加揪成了一团,不一会儿,他下去了。这接下来,没有人敢上台,老师有些不开心了,说:“快点哦,一节课快被你们浪费掉了,快点上台,不都准备好了吗?怎么没人敢上台?”经过老师一番批评后,有些同学跃跃欲试了,却还是没有踏出那一步。

 我旁边的小伙伴也看得不耐烦了,悄悄地对我说道:“你快去啊!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快去啊!”我差点被一个同学推出座位。她们哪里会想到我的心其实揪成了一团。不过我也暗暗的在为自己加油鼓气,之后,同学们又为我鼓气,终于,我勇敢跨出了颤抖的脚,脸像染红了红漆似的站上了台 。我似乎不太敢看台下,手紧紧捏着纸,一字一字读了下去。说完后,我迅速奔回座位,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掌声为此热烈了起来。

 终于,由于能跨出那步,我如愿以偿,当上了班干部。我是不会忘记朋友的鼓舞,勇敢的一步,更加不会忘的是掌声响起的那一次,它是我人生的引路人,人生的导航标。

以下是网上找的,你可以作为参考,还有未摘录的,因篇幅所限,就看链接吧:

《人们对对联知识的了解》结题报告

[摘要]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传中的精品,其中就包含许多绝妙的对联。对联,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世界上只有使用表意文字的中国,才有这一美丽的文化样式。以前的读书人,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里,即使是没有级别的童生,也必须精通对联。对联,可以说是古代学生的基础功课,先生上课总会先考对课,其实就是对简单的对联。那么当代人对对联的知识又有多少了解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组以此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历史背景]

春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请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节,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惯,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去鬼压神。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大神的名字。距历史记载,后蜀之孟昶在公元9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普遍了,如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所写“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体联作对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准备]

我组针对这个课题将调查分为三个步骤:(1)举行小组会议,确立目标与措施,分工,器械等准备事宜(2)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途径来开展调查取证。并做好记录,得到文字和的资料。(3)分析总结资料,得出结论,并做好资料的整合。

[过程]

(1)举行小组会议,确立目标与措施,分工,器械等准备事宜。通过小组会议,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举手表决通过了本次行动的计划。明确了分工和开展活动的区域范围,考虑到了问卷调查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宜,标志着这次的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开展。

(2)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途径来开展调查取证。并做好记录,得到文字和的资料。

我小组兵分两路开展问卷调查,a组前往学校周边进行调查,b组前往街区开展调查。c组则是在街头请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现场写出一幅对联。调查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群体。

a组:我们选择了十中、玉海中学、安阳一中等学校附近的人群进行了调查。我们总共调查了100个青少年(男:50位,女:50位),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小结]

以上就是a组的调查结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对对联没兴趣的青少年(男)占到了24%,而(女)占到了28%。欣慰的是感兴趣的青少年(男女)平均都占到了13%左右,其余大部分的青少年(男女)还是对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是有一定兴趣的。由此总结出在学校周边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仍有1/5左右的青少年对对联没有兴趣,这说明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对联知识有一定的阻力。

b组:我们选择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虹桥路和万松东路来作为我们的调查区域。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准确,我们分两次开展调查。调查的主要群体是成年人。先后两次共调查了100个成年人。(男:50位,女:50位)

[小结]

以上是b组的调查结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对对联没兴趣的成年人(男女)分别都占到了23%左右,而对感兴趣的成年人(女)只占到了8%左右,男生则占到了20%。大部分成年人都集中在“还可以”这个部分,使这个部分人群占到了50%,甚至是70%以上。从街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的成年人对对联的大多只是一般了解,并没有太多人对对联感兴趣。

[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情况不是很乐观,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对联这个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真正了解对联的只有少部分,而且两极分化大。

通过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应该把对联这门课程编入教科书,这样就能让学生们通过课程来了解对联以及对联的历史。其实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概括能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由此看来,撰写对联不但能起到陶冶情操和提高作者的写作能力的目的,对大家的语文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把对联编入课程外,应该广泛的开展关于对联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活动。比如说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一些活动,如对联知识知多少,在中国传统节日时向全校征集对联,将征集到的优秀对联在宣传栏上展示,让同学们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途径来学习对联,了解对联这重传统文化。再如在学校内创立中国传统文化社,不只是让对联得到更好的普及与发展,也促进其他传统文化的交流。通过社团这一形式把散落在各个班里的对联爱好者都聚集起来,形成研究讨论的论坛。大家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这样社团就能成为推进对联发展繁荣的参谋部,又成为培养新一代对联家的摇篮。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网络和电视等文化载体已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可以使之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在网络上成立中国传统文化bbs,集中全世界的爱好者在此畅所欲言,讨论。这将迅速扩大对联影响的范围,还可以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电视上播出专题报道,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使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有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国家政府来保护传统文化,让各级政府开展活动,发展宣传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让市民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过去,加强民众对此方面的重视,以达到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目标。

[参考资料]

www.baidu.com

www.goole.com

[感谢]

在此感谢所有支持配合我们调查的同学、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感谢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与指导的老师。

[附件]

附件一:对联有关知识

附件二:古今经典对联集锦

附件三:课题组对联研究感受总结

附件四:组员在课题结题后的一些感想

附件一:对联有关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对联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文学品牌,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

[分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哀挽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附件二:古代经典对联集锦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原对: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此联是1943年《大公报》征联,由陈毅元帅对出,此联同时也是节气联。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原对: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上联:嫂扫乱柴呼叔束。

下联:姨移破桶令姑箍。

此联为明唐伯虎和祝枝山所对。

上联:老鸦踏断老桠枝,鸦飞枝落。

下联:仙鹤归来仙壑涧,鹤唳涧鸣。

此联为刘攽对刘敞。

上联:朝官多戴朝冠。

下联:宫婢常持宫被。

此联为王守仁对某官。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点灯登阁各观书。

此联相传为宋包拯破奇案的一联。

上联: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原对:金科场内,今日金榜才题名。

新联:俚歌曲里,历朝俚语续无穷。

新联:候车台后,厚情候鸟去重来。

此联为南京钟鼓楼联。新联一为刘正所对,二为王堂政所对。

上联:地脉默然生麦叶。

下联:天河何不种荷花。

此联为清曾棨对师。

上联:同人同过铜驼岭。

下联:今上今开金马关。

此联为清楼仲彝对都维明。下联指乾隆开西域一事。

上联: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下联: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此联为苏轼所作。‘讲’方言读(gang)。

上联:密云不雨,通州无水不通舟。

下联:钜野皆田,即墨有秋皆即麦。

此联嵌密云、通州、钜野、即墨四县市名,‘麦’字古音(mo)。

上联:老枣靠道倒。

下联:矮槐捱阶栽。

此联为明杨慎对杨廷和。为同韵联。

上联:盛盛盛盛盛盛盛。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此联为浙江绍兴一幅戏台联,上联二、四、七的盛读(sheng ),一、三、五、六读(cheng

);下联的二四七的行读(xing),一、三、五、六读( han )。这样上联成了演戏的声音,下联成了台下人声鼎沸的嘈杂声。

上联:朝朝朝朝朝朝汐。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为福州罗星塔联。上联读为:朝朝潮,朝潮朝汐。下联读为:长长涨,长涨长消。

上联:乐乐乐乐乐乐乐。

下联:朝朝朝朝朝朝朝。

此联为故宫太和殿联。上联读为:乐曰,乐曰,乐乐曰。下联读为:召朝,召朝,召召朝。意为朝朝朝拜。

上联: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下联: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此联为四川朝云庙联。上联读为:朝云潮,朝朝潮,朝潮朝退。下联读为: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上联:见见见见见见见。

下联:齐齐齐齐齐齐齐。

此联为台湾台北贡寮西灵岩联。上联读为:见现见现见见现;下联读为:齐斋齐斋齐齐斋。

上联:冰比冰水冰。

原对:无!

此联为金庸先生所出,一直无人能对

上联:楸树花,秋不开夏开。

新联:情花果,青不甜熟甜。

上联: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捆成四束。

原对:阊门起屋,移多补少盖作两间。

此联为乾隆和刘墉所作,可谓奇极至巧。

上联: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下联: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此联出自《联斋志异》《狐联》:焦生,章丘石红先生之叔弟也。读书园中,宵分有二美人来,颜色双绝。一可十七八,一约十四五,抚几展笑。焦知其狐,正色拒之。长者曰:“君髯如戟,何无丈夫气?”焦曰:“仆生平不敢二色。”女笑曰:“迂哉!子尚守腐局耶?下元鬼神,凡事皆以黑为白,况床第间琐事乎?”焦又咄之。女知不可动,乃云:“君名下士,妾有一联,请为属对,能对我自去: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焦凝思不就。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对之可矣: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一笑而去。

上联:思恩两颗心,因田加税。

下联:河池一边水,也可免粮。

广西有二县名思恩和河池,一次一布政使召见两县令,要求加收赋税,两县令皆以当地穷困要求免税,布政使便出上联。上联嵌‘思恩’县名,且拆的十分巧妙。不料河池县令以河池应口对出下联,且联义相对,可谓捷才。布政使无奈,只好免去赋税。

上联:有意破宗。

下联:无心宁国。

北宋年间,铸‘崇宁通宝’。宋徽宗命蔡京书写。蔡京为了节省壁画,以便铸字,将‘崇’字中间以一笔上下相贯,这是古时常用的方法。而‘宁(繁体作宁)’中间的‘心’去掉。本来是一个惯例。但蔡京是一代奸相,所以有人借题发挥,吟成上联,信手拈来,浑然无隙,入木三分,叹为观止。

上联:东庙阚,西庙房,东西两庙,门户相当,方敢对坐。

下联:南京河,北京城,南北二京,水土合流,可成霸业。

此联为明时一地有两庙,分别是三国东吴的阚泽和唐房玄龄的祠庙,故流传出上联。后有人以明设南北二京而对出此联。

上联:唯吾知足,西南东北,四方皆口。

原对:缺!

此联亦可以称极品,妙处正在前四字。有几个下联,但都不好。比如碧影的:‘汀圢钉灯,水土金木,五行缺木。’此下联后半部对的很好,就是前四字完全是凑字了。还有我的:‘师引而望,左右上下,大道归一。’‘师引而望’出自《太平广记》里面的:其师引而望之曰,实是断章取意。

帮补四字:渔场烧钱。居事实而有感。

上联: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原对: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冢宰。

此联为明太守冯驯所出,李自成所对。上联因太守古称五马诸侯。下联因宰相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称一人冢宰。我的指鲁迅先生小说里的人物孔已己。另一个清云南提督阮烟台。注:‘阝’旁在古汉语是‘埠’旁;‘右耳’为‘邑’旁。‘埠’‘邑’通用。

附件三:课题组对联研究感受总结

一、选择此课题的认识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所以说其是国粹,是因为它仅仅为中国文化所有,是中国人民(包括普通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长期的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中创造、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文化样式;它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精神品格、民族心理以及民风民俗、文化基因等等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中国这块土地滋养出的、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花朵。对联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佛教对联、名胜对联、节庆对联等;按用途与场合分类可分为楹联、挽联、寿联等……对联的分类繁杂多样,而我们此次课题所要研究的对联一般集中在佛教对联及历史对联中。

同时,研究对联文化,对提高我们的语文鉴赏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对联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此次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同学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培养文学素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 研究过程综述

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小组共进行了5次研究活动过程。

这5次研究活动过程中,总体上讲,我们组的组员都是十分积极的。在各项任务的分配和落实完成中,组员们都随传随到,认真完成任务,对于较为困难的任务也积极配合,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落实。在后期的资料整理汇总以及个人的成果展示中,组员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分配至个人的任务认真对待,及时完成。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针对这次的课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搜集资料这部分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池万村老师对我们组的指导也十分具有针对性。由于这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很多地方都做得不足够,池万村老师总是能够给予组员们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改进方法。这数次的师生交流互动,也是我们研究性课题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组员之间也是出现了一定的意见相左,但经过讨论磨合后,研究过程中还是充满了轻松欢快的氛围的。而且,在后期的资料整理汇总以及个人的成果展示中,小组组员们的行动也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在这一过程中,组员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对联文化的好奇在这一过程中表露无遗。组员们在了解对联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对联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作出对比和总结,并写下自己的个人评价及总结。在之前搜集到的许多杂乱无章的资料,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被整理成有条不紊的电子资料。期间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较为紧迫的课业,有的同学假日回家不能通过电脑对这些资料汇总作出更多的贡献,但大都十分积极地利用所拥有的课余时间为资料汇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最终的结题过程中,组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不了解的地方积极提出疑问,交流的气氛十分热烈。在此过程中,池老师对我们组的指导也是清晰明了的,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组员们对池老师提出的意见都十分重视,认真改进,不断完善。

三、结论

从活动过程的总体上讲,我们组的组员都是十分积极的。在各项任务的分配和落实完成中,组员们都认真完成任务,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落实。当然,在某些过程中,我们多多少少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也因此沮丧过失望过。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都顺利克服了这些难关。

从整个课题上来讲,我们所有的组员都学到了许多东西。研究过程中有许多的困难,但我们的组员都十分善于积累经验,积极改进,不断完善。这次课题活动,不但锻炼了我们每个组员的实践能力及表达、鉴赏能力,而且增强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随之提高……总体上来讲,组员们的收获都是十分丰厚的。我想这将成为组员们受益良多的一份财富,伴随组员们度过更多的难关。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这不仅仅是对对联文化的进一步认知,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提升,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思考,对文化的思考,对新生一代的思考。即使是参与研究的我们,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对对联文化也是毫不关心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的。但是我们很快地意识到这种想法的浅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青少年中抱有这样的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而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又不仅仅是青少年一代。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镇区的加速建设,人们对于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导致了文化的大量流失。对联文化的逐渐流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的不重视,这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惕。

希望人们在追逐着新生的事物、国内外的时尚潮流时,别忘了回头看看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它的漫长的美丽文化,需要人们用心去呵护;这五千多年的浩浩历史长歌,需要人们用心去传承。